伦敦奥运会颁奖-伦敦奥运会领奖台

tamoadmin

1.如何看待伦敦奥运会中以下几件事情,请客观看待,真实想法,写的好的给分!

2.伦敦奥运会闭幕的日记

3.闭幕式 旗手,2012伦敦奥运会闭幕式,中国旗手是谁?

4.伦敦奥运会问题

5.急需奥运故事(要催人泪下,相当感人的)大概600字左右,请帮忙!!!!!

如何看待伦敦奥运会中以下几件事情,请客观看待,真实想法,写的好的给分!

伦敦奥运会颁奖-伦敦奥运会领奖台

1,说实话,乍一闻此事,我与大部分国人一样愤怒,不满,这根本不符国际惯例,并列奖牌升国旗时本应并列,为何挂在别国下,以及孙阳为何不退赛等等,转而想到很多问题,一是东道主自身存在诸多问题:除此事以外,朝鲜女足配韩国国旗;火炬熄灭(还两次);开幕式印度队入场来红衣女;温布利球场钥匙丢了;女子蛙泳颁奖,立陶宛国歌放到一半没声了;铜牌在洗澡时摔坏了;跳水场馆设计缺陷4000多人看不到比赛……二是气量问题,棒子,奥不对,应是韩国,想想女子击剑比赛因为判罚对手进决赛人都能坐地上痛哭不起,伦敦人惹不起,考虑到中国人大度,金牌多不在乎这么个小失误,三显示了孙阳胸襟宽广,志在高远,论实力,论气量都远超对手,世界有目共睹,谁是谁非心里有杆秤,忍得一时方得一生,这也正是大国应有的气量,当一个国家真正强大到海纳百川无坚不摧时,那就是巨龙腾飞之日了,希望中国崛起不止在某方面,只有全面发展了才能真正做到国富民强,何惧强敌!

2,举重哈萨克斯坦女选手破世界纪录,自称听不懂中文。首先,没听说“不懂中文”这样的说法,其次资料如下:

哈萨克斯坦的举重奥运冠军祖尔菲娅有一个中国名字:赵常玲。或者可以说,出生于湖南永州的赵常玲,2008年后有了一个哈萨克斯坦名字:祖尔菲娅。这个美丽的外国名字,陪伴她登上了伦敦奥运会领奖台的最高处。

据新华网报道,19岁的祖尔菲娅29日在伦敦奥运会上为哈萨克斯坦代表团赢得了伦敦奥运会的第二块金牌,她在53公斤级比赛中以226公斤的总成绩夺冠,并且以131公斤打破挺举世界纪录。这是伦敦奥运会举重开赛以来的第一个新世界纪录。而来自女举“霸主”中国的周俊三次试举失败,没有成绩。虽然操一口流利的中文,但是祖尔菲娅不愿意提起与中国有关的话题。什么时候离开中国的?不知道。家人在哪里?家人在家。不过说起想不想念中国的美食,她干脆地回答说:“我好想念糍粑。

个人认为竞技就该是个人奋斗的领域,不要上升到国家高度。巴西好多优秀的球员在本国都没机会进国家队的,球员输出也很多的,对整个运动项目来说是好事。同时同级别中国运动员“怪异出局”,成了当天奥运会的一个关注点。这位选手获得奥运参赛资格时,就引起了一定的争议,其后果也延续到了伦敦奥运会上。其中具体情况,还没有得到更详细的消息。但就这些天的情况而言,问题不小,很显然,这是我们的奥运选拔方式出现了问题。

3.对于中国此次奥运会得到多少金牌、奖牌问题,个人真不好预测,但网易新闻在总结一系列理论和根据之后得出如下预测:

金51银21铜28总110

结果出来之前,到底能拿多少奖牌真不好说,这一份预测算是有根有据,可信度会比较高一些。

伦敦奥运会闭幕的日记

伦敦奥运会闭幕式

今年的闭幕式大胆且富有创意地设计了由烟花变幻成的“凤凰涅槃”图腾,寓意奥运体育精神不死。

我们知道,奥林匹克运动有一句著名的格言:

“更快、更高、更强。”奥林匹克格言充分表达了奥林匹克运动所倡导的不断进取、永不满足的奋斗精神。虽然只有短短的6个字,但其含义却非常丰富,它不仅表示在竞技运动中要不畏强手,敢于斗争,敢于胜利,而且鼓励人们在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中不甘于平庸,要朝气蓬勃,永远进取,超越自我,将自己的潜能发挥到极限。

事实上,奥林匹克运动还有一句广为流传的名言信条:“重要的是参与,而不是取胜”。这句名言来源于1908年在伦敦的圣-保罗大教堂一次宗教仪式上宾夕法尼亚主教的一段讲话。顾拜旦解释说:“正如在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情不是胜利,而是斗争,不是征服,而是奋力拼搏”。

“重要的不是取胜,而是参与”,这句话最初的诞生正是在1908年伦敦奥运会上,当年的奥运会还因此成为奥运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从1896年首届奥运会的举办至今,奥运会已历经了一百多年的发展。这一百多年来,奥运精神不断被传承,不断被升华。因为有了奥运,全球文化得以更快融合,因为有了奥运,世界人民更紧密联系在一起。

每一届奥运,不管再精彩,也有落幕的一刻,但奥运精神却始终熊熊燃烧!这好比凤凰涅槃,拥有不死的力量,即使是痛苦也是为了更强大的重生!

在2012年奥运会上,不少的运动员都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奥运“不死”的精神,向全世界传递“和平、友谊、超越”的理念。我们犹记得,在各项赛事的团体赛中,来自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团队健儿们如何携手一气,奋力搏杀。我们犹记得,当冠亚季前三名比赛选手荣耀地站在领奖台上时,有一位英国老太太没有忘记被落下的第四名,自制殿军奖牌以作激励。我们同样也记得,有多少的运动员在这次奥运上再次发挥了人体潜能,勇破体育记录。这些都是奥运的精神,是人类最最最为伟大的情感之一。

2012年伦敦奥运会闭幕式用完美的形式“凤凰涅槃”表现了奥运精神的传承,这何尝不也是奥运精神“超越、创新、融合”的运用?告别辉煌,告别昨天,让我们怀揣着奥运精神继续前行,2016年里约热内卢奥运会再见!

闭幕式 旗手,2012伦敦奥运会闭幕式,中国旗手是谁?

奥运会临近尾声,有关中国代表团闭幕式的旗手的猜测越来越多,就前方传回的最新消息看,这一荣誉很可能被一匹“黑马”跑出:她就是帆船激光雷迪尔级冠军,上海姑娘徐莉佳!

此前,闭幕式旗手的最大热门是乒乓球两金得主张继科,张继科是“国球”的新****,在伦敦独得两金表现出色,不过在央视记者李武军的微博中张继科证实并没接到代表团的通知,唯一的不确定性是中国乒乓球队已经载誉归来,而张继科并没有随队回京而是继续留在伦敦,这也为最后的旗手人选留下了更大的不确定性。

除了张继科,“跳水一姐”吴敏霞加油和跆拳道队的吴静钰加油也被传有望成为旗手。其实根据前方给回的最新消息,目前来看帆船冠军徐莉佳加油其实才是锁定这个荣誉的人。

其实在旗手的选择上,中国代表团近年都有相似的思路。开幕式用男篮的大个子,闭幕式则用温柔的女性。08年北京奥运会,羽毛球冠军张宁就成为最终的旗手。

从成绩上看,上面提到的运动员都绝对有资格成为旗手,但她们中,只有徐莉佳是完成了真正的突破。无论是吴敏霞还是吴静钰,他们都是奥运会的“老”冠军“老”项目,而徐莉佳的项目少有人知道,能在外国选手垄断的项目中有如此突破,这无疑对该项目在中国的开展是一支强行针。

还有,徐莉佳本人本身就是奥林匹克精神的最好诠释,她的一只眼睛几近失明,一只耳朵几乎失聪,12岁时在训练中死里逃生,又因为偶然发现的恶性肿瘤错过雅典奥运会。这不是最幸福的人生,但这是最励志的坚持。

伦敦奥运会问题

首先是在伦敦碗里面,一个牌子写着Chinese,翻译却是日本语。更离谱的是这个牌子翻过来写的是Japanese,翻译是中文。

孙杨和朴泰桓200米并列第二,按照规定应该是左右两边同等高度挂两国国旗,但是奥委会却把中国国旗挂在韩国国旗下。

中国队女双羽毛球四分之一决赛,为了避免在半决赛中遇到另一组中国选手,选择了不断丢分,结果被取消资格,理由是消极比赛。

乒乓球女单的比赛,从四分之一决赛开始丁宁就一直被罚分,理由就连丁宁和她的教练也不知道。决赛的时候也是因为罚分影响了发挥。

自行车决赛破世界纪录,裁判说犯规。中国队员跟不不知道犯规在那里。后来申诉还被驳回,并且被发了款。

陈一冰的吊环决赛很完美,结果得了第二,0.1分的差距。奥委会给的理由是,陈一冰太过完美,而巴西选手有些瑕疵,这是残缺的美。(我真想抽他)

在男子77KG举重比赛中,吕小军打破了两项世界记录,结果奥委会说成绩无效因为他们把吕小军和另外一个中国运动员的名字弄错了。结果中国提出申诉,申诉有效。

叶诗文破了200米的世界纪录,获得了两块金牌,并且200米游得比罗切特还快。西方媒体就说她吃药了。

其他方面更是离谱。

奥运会开幕式上,印度代表团进场的时候有一位红衣女子跟着他们进场。没人知道她是谁,经过录像调查,该女子是伦敦奥运会上开幕式的一名志愿者。

在开幕式上一名不认路的志愿者把日本代表团带出了伦敦碗,并且在点燃圣火的时候他们还在场外。(这个我笑了)

伦敦奥运会主办方考虑到圣火在伦敦碗可能会影响运动员比赛,并且市民看不到圣火,所以把圣火移除伦敦碗,运输过程中将圣火熄灭。

在开幕式前几天的女足小组赛,朝鲜对阵哥伦比亚的比赛中,在介绍朝鲜球员的时候大屏幕上错误的给出了韩国的国旗,导致朝鲜队员罢赛。

在佩剑比赛中,匈牙利选手夺冠。放匈牙利国歌的时候,居然是跑调的。

中国男团获得体操冠军,领奖台太短,战不下,分了两排站。

英国记者在写足球报告时,将“英国女足”直接写成了“英格兰女足”,遭到其他大不列颠地区的抗议。

在跳水比赛中,伦敦卖出的有600多张票都是视线受阻碍,看不清比赛的。

在网球女子单打颁奖现场,美国国旗被吹飞。更搞笑的是第二、三名的国旗都好好的挂在上面。

巴西柔道选手在更衣室不慎将自己的金牌掉在地上,结果摔碎了。

立陶宛在100米蛙泳上获得了冠军,结果在奏国歌时,国歌奏到一般,没声了。经过短暂的两面后,又有了声音。但是这时候的立陶宛选手显得非常的不淡定。

韩国击剑我相信楼主知道吧。韩国选手在赛道上哭了一个小时,就因为裁判忘记按了计时器,悲剧的1秒。结果韩国申诉,申诉成功。

朴泰桓在男子200米自由泳预赛中,一开始被取消资格(犯规),结果韩国又申诉成果,朴泰桓进入了决赛,并且拿到了第二名。(和孙杨并列第二)

急需奥运故事(要催人泪下,相当感人的)大概600字左右,请帮忙!!!!!

如果奥运会能真正成为一个Party,那么运动员最想把这些快乐分享给自己的家人;如果说奥运会是一场战争,那么运动员背后的亲人和挚友,则是他们最坚实的后盾。

1908年伦敦奥运会的马拉松比赛,身着19号运动服的意大利糖果商多兰多·皮特里跑在前面,第一个进入了运动场。瘦小的皮特里拚命加速,过早冲刺消耗了大量体力。他精疲力竭,神志不清,先是跑错了方向,后几次摔倒在地。在离终点15米的地方,他又一次倒下,两位好心的医生搀扶着他走到了终点。他被剥夺了冠军资格,却以一个顽强者的形象被记录了下来。事后,英国大主教彼得说:“奥运会的参与比取胜更重要。”从此,这句话成了奥林匹克的格言和信念。

1908年,当瑞典射击运动员奥斯卡·斯旺(右二)第一次站到伦敦奥运会冠军领奖台上时,他已经61岁了。29岁的儿子阿尔弗雷德·斯旺(左一)当时就站在他的身边,父子俩是在领取跑鹿射击100米单发团体冠军的金牌。老斯旺还夺得了个人冠军。

1912年,第五届奥运会在斯德哥尔摩举行,由斯旺父子领衔的瑞典队蝉联了冠军(如图)。而在个人比赛中,小斯旺取代父亲拿走了冠军,老斯旺以2环之差跌至第五名。

8年后,73岁高龄的老斯旺和小斯旺第三次出现在奥运会赛场上,他创造了奥运史上参赛年龄最大的纪录。

1912年,斯德哥尔摩奥运会上,5000米比赛精彩纷呈。芬兰长跑名将科勒赫迈宁(左一)遇到法国人让·布恩的顽强挑战。他俩把所有选手抛在后面,几乎同时冲过终点,双双打破了世界纪录,科勒赫迈宁以0.1秒微弱优势险胜。

当时芬兰隶属于沙皇俄国,因此发奖仪式上升起了沙俄的国旗,科勒赫迈宁痛苦万分。布恩拿来一面芬兰国旗送给他,表示对他的祖国的敬意。这对场上的对手,场下却亲如兄弟。

1952年赫尔辛基奥运会,男子400米自由泳比赛前,人们看好日本的古桥广之进。然而,来自法国19岁的琼·布伊托克斯在半决赛中游出了新的奥运会纪录,引起了人们注意。

决赛中,布伊托克斯不负众望脱颖而出,第一个游过终点,并把自己前一天创造的奥运会纪录缩短了10秒多。在游泳池边观战的父亲再也按捺不住自己的激动,欣喜若狂地纵身跳入池内,紧紧地抱着儿子亲吻,眼看整个身子将沉入水中,布伊托克斯把父亲托出了水面。父子俩又一次次的热烈拥抱、互吻,第二次滚入池中……

捷克斯洛伐克的扎托皮克曾先后6次刷新5000米、10000米等长跑项目的世界纪录,有“人类火车头”之称。早在1948年伦敦奥运会上,初露锋芒的扎托皮克即获得1金、1银。1952年赫尔辛基奥运会上,他又一举夺得5000米、10000米和马拉松3枚金牌。有趣的是,妻子丹娜在他摘取5000米跑金牌1小时后,也赢得标枪冠军。这对同年同月同日出生的夫妻,又在同一天登上了奥运会冠军领奖台。

在赢了马拉松比赛后,激动的扎托皮克跑到观众席上亲吻自己的妻子。

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男子400米半决赛上,刚刚跑过了250米,德里克·雷德蒙德的右腿肌肉撕裂,跌倒在跑道上。这位做了5次手术都没有吭一声的英国人,知道自己的奥运奖牌梦已经提前终结。他拒绝了担架,从地上爬起来,强忍着疼痛,一跳一跳地向终点靠近。这时,正在看台上观看儿子比赛的吉姆·雷德蒙德冲过了警卫,来到了德里克的面前。

“你不必这样,儿子。”吉姆心疼地劝儿子放弃。

“我一定要比完,我要有始有终。”德里克回答。

“好吧,就让我陪你一起完成这场比赛吧。”吉姆扶着德里克,一起慢慢地走向终点。在距离终点不远的地方,吉姆放开了手,“去吧,我知道你希望独立穿过那条线。”

德里克自然是最后一名,但是全场65000名观众都自发地站起来为他鼓掌,也向他那位伟大的父亲表示敬意。故事一:获得女子击剑金牌的美国运动员马瑞尔·扎古尼斯

在奥运会开始前5个月,马瑞尔在奥运选拔中落选了。可是她没有放弃,继续刻苦训练。在比赛前几天,由于一名运动员因伤退出,马瑞尔才拿到雅典奥运会的入场券。但谁也没有想到的是,她最后过关斩将,为美国队赢得了第一个女子击剑冠军。

格林斯潘:此前很少有人关注击剑运动员。在奥运会官方**里,这也是第一次讲击剑运动员的故事。我选择她是因为她的坚持不懈,在明知机会很渺茫的情况下,仍然不放弃努力,最后终于如愿以偿,获得了奥运冠军。

在选择故事上,我认为别人觉得没有意思或者没有用的故事,对我来说却是很宝贵的,因为我从中发现了人性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