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会游客量建模-北京奥运会旅游人数

tamoadmin

1.北京奥运会能给中国带来很大的效益吗?

2.为什么奥林匹克运动与经济社有双向驱动的关系?谈谈北京奥运会与社会经济的关系。

北京奥运会能给中国带来很大的效益吗?

奥运会游客量建模-北京奥运会旅游人数

1.减少失业

北京奥运会举办时间已定为2008年8月8日至25日。2008年奥运会在北京举办,它的意义不仅仅局限于体育比赛,这是一个向世界展示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巨大进步及悠久历史文化的极好机会,同时也是表现中国人民创造力、迎接挑战的决心和好客传统的机会。奥运带来的经济价值十分可观,除门票收入、电视转播权、广告赞助商和特许经销商等直接收入外,还包括一系列的服务行业、旅游行业、建筑行业、投资买卖等间接收入数额也十分巨大,奥运经济不可古计的. 2.旅游业

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不仅使美国人从越战的创伤中摆脱出来,还为美国净增了数十万入境旅游者。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不仅使巴塞罗那成为欧洲最具吸引力的海滨旅游城市之一,更使西班牙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旅游创汇国家……面对往届奥运会的成功,我们不禁要问,2008年奥运会能给中国旅游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面对海量旅客,中国旅游业应该怎样应对?中国的奥运旅游该沿着怎样的方向发展?近日,在国家旅游局、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和山东省人民政府主办的“2007中国(青岛)奥运与旅游国际论坛”上,来自各方的专家对此进行了深入探讨。

2002年,国际奥委会“奥运会研究委员会”发表了一份“百年奥运分析研究报告”,把奥运会对举办城市和东道国的影响概括为5个方面,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奥运对旅游业的促进作用。

中国国际旅行社总裁姚越灿认为,奥运会能为主办国提供10年左右的发展机遇,尤其是对于发展中国家,奥运对国民经济尤其是旅游业的拉动作用更加明显,人称“奥林匹克效应”。

北京奥组委预计,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参赛运动员和随队官员将达1.6万人;近5000名奥林匹克大家庭成员、7000名赞助商及客人将参加北京奥运会;21600名记者将采访和报道奥运赛事;另外数百万的海内外游客将聚首北京观看精彩的奥运赛事。据美国高盛公司估计,从2002年起到奥运之年,中国旅游业收入的年增长率将达到18%。在吃、行、游、购、娱各方面,北京奥运会都将对中国旅游业产生积极的影响,这种影响将带来中国旅游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北京体育大学奥林匹克研究中心任海指出,奥运会对旅游业的效益可分为有形的“硬效益”和无形的“软效益”两类。所谓“硬效益”是指对一些直接的、客观的、物质的、量化的指标的促进作用,如入境旅游人数、旅馆入住率、游客消费额度等。“软效益”则是指奥运会对举办国的形象、组织制度、观念意识、运作机制等要素产生的积极影响。这种效益难以量化,但对改善旅游业的“软实力”十分重要。

为利用好2008北京奥运会这一重大历史契机,2004年雅典奥运会闭幕后,国家旅游局便启动了“奥运——旅游”宣传推广计划,推出了“奥运——旅游”主题口号和形象标识,即“2008北京——中国欢迎您”。中国国家旅游局旅游促进与国际联络司司长刘克智介绍,为了更加有效地借助北京奥运宣传中国旅游业,目前,我国已逐步启动“奥运——旅游”第二轮行动计划,以“奥运前”“奥运中”“奥运后”为3个时序,力求充分发挥奥运的经济带动力、地域辐射力、品牌扩张力。

第二轮行动计划有六个重点:一是全国联动;二是支持北京,北京周边地区将密切联动,保障住宿接待服务。旅游发达省份将提供导游、西餐人才、司机、车辆等支援;三是内外联动,外抓宣传与促销,内抓建设与管理;四是力争策划出有国际影响的大活动;五是借助奥运契机,带动各地旅游产品开发,不断向国际市场推出新产品、新线路,做到“北京奥运、全国受益”;六是通过举办奥运,全面提升中国旅游业产业素质。

3.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以增加百姓收入。

北京奥组委执行副主席蒋效愚在近日举行的国际媒体研讨会上向外界透露,经过调整,北京奥组委确定奥运会预算如下:收入总规模为195.4亿元人民币(折合23.63亿美元),支出总规模为194.1亿元人民币(折合23.47亿美元),盈余为1.3亿元人民币(折合0.16亿美元)。也就是说,到2008年8月24日,第29届奥运会曲终人散,北京坐下来盘点收支时,会发现自己挣了1.3亿元人民币。

但是,也有业内专家认为,1.3亿元只是一个初步的预期,由于中国经济发展速度很快,拥有13亿之多民众对奥运会的热情比以往任何一个奥运会举办国家都高,2008年奥运会的市场开发将会比预期好,因此赢利会更大。那么,北京奥运到底能挣多少钱呢?

奥运会的账怎么算

最近,关于雅典奥运会的亏损问题引起了各界的广泛关注,舆论都认为雅典奥运会耗资百亿美元,形成巨大亏空。但是有业内专家分析说,百亿美元里很大一部分属于雅典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改善的开支,而真正直接用于奥运会组织工作的费用并不多。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的改善是长久的举措,也是造福于百姓的好事,不能简单地认为这部分费用也是奥运会的开支。实际上雅典奥运会已完成结算,共支出24亿美元。”专家说。

北京奥组委执行副主席蒋效愚说,奥运经济是一个大概念,涵盖了多方面、多层次的内容,可打的“牌”挺多。首先是“运动会经济”,就是直接和举办奥运会相关的投资和消费。第二是举办城市经济牌。第三张是举办国家牌。举办奥运会将从整体上促进中国经济发展。第四张牌是中华牌和世界牌。包括文化热、经济热、旅游热、餐饮热等。

奥运会能不能挣钱,如果主要是指组委会的收支,那只是运动会经济中的一部分。我们通常所说的2800亿元的奥运经济大蛋糕,大部分属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费用。而组委会的经费主要用于奥运会的组织运营。北京奥运会能不能挣钱,对组委会来说,重点是要做好奥组委的市场开发工作。

市场开发前景如何

“北京奥运会组委会的财务,在申办时候就有一个预算,收入16.25亿美元,支出16.09亿美元,盈余0.16亿美元,也就是1600万美元。当时是这样的,我们现经过财务预算调整后,安保与公共卫生等会相应增加一些,但预计我们的市场开发收入将比原来的预测有一个较大幅度的增长,所以我们依然能够确保‘略有盈余’。”蒋效愚认为。

奥运经济既是注意力经济,又是品牌经济。奥运会为一些企业树立良好的形象,为自己的品牌走向世界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与舞台。自2003年9月1日奥运会《市场开发计划》启动以来,目前,中国银行等10家已签约成为北京2008年奥运会合作伙伴。今年3月底正式启动的赞助商征集工作日前也已结出果实———UPS公司等6家企业已经成为北京奥运会的赞助商。近期还将有几家企业与北京奥组委签约,成为北京2008年奥运会赞助商。

蒋效愚说:“鉴于企业赞助的积极性很高,北京奥运会的市场开发前景相当乐观。”外界传言北京奥运会的合作伙伴赞助金额甚至大大超过了国际奥委会的全球合作伙伴(TOP赞助商)的赞助金额,将会给北京奥运会带来巨大的收益。

什么才是真正赢利

除奥运会本身的市场开发收益外,北京奥运会预算收入中的约50%由国际奥委会拨给,1/10来自门票和纪念品收入,国际奥委会赞助商提供约2亿至3亿美元。

“北京奥组委赢利1600万美元的目标完全可以实现。”蒋效愚说,但这绝对不是说,北京办一个奥运会,就只能挣1600万美元。这不是同一个概念,因为企业的收益、政府的收益、社会的更大范围的收益都没有统计在组委会的账上。

2008年奥运会将对北京乃至全中国的经济发展有明显推动作用。申办成功后的7年间,北京奥运会每年拉动北京经济增长1至2个百分点,拉动中国经济增长0.3至0.4个百分点。

北京奥运经济研究会会长魏纪中说,对我们这样一个经济转型中的大国来说,更应该算经济长远发展的大账。体育和经济相通,不只意味着商业上的利益,奥运经济的得失也不仅仅是主办方在一届奥运会上的赚与赔。更重要的是,一个国家的整体经济能够在奥运会后获得持续健康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算得上是一届真正完美的奥运会。

因此,北京奥运会究竟能挣多少钱,我们不能仅仅盯着北京奥组委的收支,还要看到整个奥运经济对北京乃至全国经济的拉动以及人文环境和技术手段的进步。

为什么奥林匹克运动与经济社有双向驱动的关系?谈谈北京奥运会与社会经济的关系。

现代奥运会对城市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其规律的研究

我讲的内容分为三个部分:一个是现在奥运会的举办对城市的影响基本的概况,第二个方面奥运会对现代化的影响,第三个对我们国家的一种启示。

通过这张图我们大家来看一看,首先对奥林匹克宪章当中有一个程序,共是任何一个城市在申办奥运会的过程当中,必须有一个机构对奥运会进行鉴定。我们分析一下奥运会的经济来源,在这里面,我们不太清楚,一个是直接投资、间接投资。美国的两届奥运会投资的总额比较低,大家都看出来,美国由于它的基础设施比较好,它的场馆建设方面投资不是特别大。

通过这张图我们可以看看,分析现在奥运会它的投资、自主的总体的趋势。我们可以看到,1976年和1972年的奥运会,美国的这两次奥运会,亚特兰大和洛杉矶,基于两者之间的结合体,政府和社会两者相结合,互相协助。其它的从1972年以来,其它的历届奥运会都利用了结合体,包括雅典。

下面从组委会的收入支出角度做一个分析,这个图是整个奥运会组委会开发的一个整体趋势。在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当中,纪念币、门票,现在奥运会的发展,市场开发越来越大,因为我觉得特许经营奥运会,运营的不是很理想,我们大家不是很清楚,美国的NBA,它的特许经营已经超过了奥运会,奥运会在历史发展上,最高的是巴塞罗那,在中国特许经营应该有市场前景,因为我们市场的规模比较大。

这个是整个奥运会组委会1972年到2004年,市场开发和运营支出的图表,蓝的是收入、红的是支出。大家知道,奥运会它的支出都是商业方面,一个是运行,第二块是场馆的建设,第三块是基础设施建设。一般的奥运会组委会来讲,多数只能是投入奥运会场馆的建设,都是由政府来承担的。如果我们把这些投资都加到一块,来研究奥运会的盈亏,我觉得没有任何一个奥运会能够挣钱,这是不现实的。但是从这个图表来看,每一届奥运会都是挣钱的。从现在来讲,它的支出超过了10几亿。

我对北京奥运会组委会他的支出做了一个分析和研究。刚才有一个教授讲,如果奥运会的支出超过16亿就有点奢侈,我觉得不可能不超过16亿。根据多种因素的分析,我认为奥运会的运行支出08年应该是17亿美元。具体每一个细节我不给大家展开讨论。

下面从经营方面,第一对就业有很大影响,通过奥运会的举办,巴塞罗那奥运会是一个非常鲜明的例子,就业率非常高,奥运会对巴塞罗那的整个经济风险能力有一个很大的提升,这个是整个历届奥运会带动的就业的情况。

这个是对旅游业的影响。这是84年洛杉矶奥运会到2000年悉尼奥运会带动的旅游的影响。悉尼奥运会在旅游方面是非常成功的。我们经过研究,奥运会对旅游人数的增长将达到200多万。

这个是奥运会旅游带动的收入的情况。

这个是对建筑业的影响。

对宾馆业。自从84年奥运会以来,宾馆的修建的数量逐步提升。游客的入住率在奥运会是比较低的,但是在之后相对比较高,很多国家做过研究,预算都比较高,结果在奥运会的时候来的比较少。

对房地产业的影响。

大家通过这个图可以看到,在奥运年的时候,举办活动的数量是比较低的,在奥运会的前一年和奥运会后的一年,是会展业发展的好的时期。

第二个方面奥运会对城市现代化的影响。城市的硬件和软件作为产品,城市的消费者包括居住者和投资者、旅游者,一个城市的发展,必须使这三类群体踊跃的消费城市的产品,城市的各个部门必须有一个平台来营销,具体的营销战略我没法说,我只谈一下结果。巴塞罗拉奥运会通过营销战略,在1991年在欧洲城市当中,西班牙是欧洲相对比较落后的国家,而巴塞罗拉所在的州又是西班牙落后的州,所以它名列第8位非常不容易。亚特兰大奥运会结束之后,在各项调查当中,亚特兰大名列第一。

奥运会对城市更新,城市更新也是我们现在比较热的话题,它是使城市实现,以前我们认为,城市是旧城改造,实际我们认为换成现在不是这个概念了,是城市的新陈代谢。历届奥运会发展到现在都非常重视城市更新的地位和作用。

另外对改造城市的生态环境非常有意义。

简单归纳一下它的规律。这个经济学的简单的道理。大家都知道,在社会的总需求当中,一个是投资,一个是消费,一个是政府投资,再一个是进出口。在四个项目当中,每增加任何一个方面,尤其是投资,投资是非常重要的,在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国家的变化有90%以上是投资发生的。投资每增加一个比较小的单位,就能带来很大的产出,这就是一个成功效益。

刚才我们有一个专家讲了,奥运会结束以后,有可能产生奥运的低潮期,对这个问题我不是那么看待的。这个图是说明这样一个问题,**的是表示投资,蓝色是表示产出效应。奥运会的低谷期,如果奥运会结束以后,一年以后出现低谷期是不可能的,四到五年以后可能出现这个情况,世界主要举办城市在处理这个问题当中,主要是注意奥运会结束以后,对奥运会遗产下大力气进行培育。这是悉尼的情况也说明了这样一个问题。

我简单归纳一下奥运会对我国的一些启示。

第一个我认为要把体育和城市现代化融为一体,包括全国的体育产业统计,这样一个统计结果,充分说明体育产业发展好的话,比如辽宁它的GPD在全国名列首位,杭州、浙江体育占到了70%。而城市发展也很少关注体育的问题,我觉得我们应该充分汲取奥运会的经验,把体育和城市融为一体。每一个城市有自己的经济特点、文化特点、环境的特点。比如说110米栏,我们国家基本上每个省都有,一个城市的发展必须根据自己的情况来选择可以开发的这样的体育项目。

我现在想拿出亚特兰大这样一个例子说明这个问题,这个是亚特兰大的开幕式。因为把体育融为城市现代化主要是两个途径,一个是体育场馆的建设,一个是赛后的处置。我们看到一下,这个是开幕式的场馆,亚特兰大在建场馆之前,组委会出钱建这个场馆,说实话,这个不如我们国家的场馆。它建完之后,奥运会一结束以后,马上把它前面拆掉了。什么意思呢?就是在奥运会一结束,就把场馆费用管理的权利交给他,完了跟他签了40年的合同。我认为这反映了美国人的一个理念,就是场馆的建设应该是一个正三角形的结构,这种场馆它的功能就是搞大型活动,承担国际A级以上的比赛。而我们国家现在的场馆都是追究国际一流,我在全国各地讲学的时候,我大声疾呼,我们必须改变这样一个理念。而正三角的结构,这种东西要少,在下面应该是大量的设施体育中心,能够为老百姓服务的多功能的这样的体育中心。

我们再来看看美国别的例子。我们要建场馆,体育部门认为这是我们家的,跟城市没有关系,所以要有100平方米的宽阔的地带,而且建的离市区很远。

我们看看美国,这个是比较繁华的地段,但是比较乱。这个是平面的设计图,这里面建了两个体育场馆,一个是棒球场,一个是小型的体育馆。在美国人眼里,美国的市政府经济给俱乐部建场馆。这种场馆建的不是特别大,另外这种场馆的建设,我们以后还能看到。我们国家建一个场馆是封闭的,老百姓进来看球啥都不能带,进来比较压抑,我觉得这个对我们来说是很有启示意义的。

这个是空中俯瞰的结构,这样的场馆在美国很多。这个是一个场馆的超市,通过它来提高收入,不像我们现在体育场馆建了以后,老百姓很少能来,我们很少考虑美国人的这种思路。

第二个就是北京适应市场营销理念,来加入北京的城市现代化大都市的建设。我们以往推进城市营销,都通过营造一种投资环境,优惠政策来吸引投资的,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政策的功能比较没有了。我们要通过平台推进北京城市的营销,第二是奥运经济的规律,加强北京经济的宏观调控。根据我们的研究,奥运经济的影响,它的规律应该是10年以上,12年左右。所以北京奥运会它的投资规模是比较大的,前一段有很多报刊、媒体,说北京整个奥运会投资的需求,要达到3000万人民币左右,我不知道这个数字怎么来的,但不管怎么说,投资规模是比较大的。我刚才介绍了投资的规律,应该研究这样的规律,但我们很少进行调控,最关键的使它的投资均匀的分布。

奥运会绝不是北京一家的事情,另外周围的很多城市,实际比赛在周围比赛都分布开来了,应该把这些城市也包括进去。我就给大家简单介绍到这里,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