篮球联防有几种阵型-篮球领防联防

tamoadmin

1.为什么二三联防是篮球的常用战术?

2.求高手详细解读篮球防守战略:区域联防

3.打篮球全场有什么战术?

为什么二三联防是篮球的常用战术?

篮球联防有几种阵型-篮球领防联防

基本上的2-3联防是外线2个人领防关门+下线3个人补位包夹,所以说2-3联防主要是限制内线、突破和3分线内传导球的。主要思想是通过全队的联动造成局部2防1同时放掉最远端的球员。这个战术对队员交流特别的重要,但是最怕就是有好的三分射手。所以2-3联防是当年面对一堆bug内线最好用的防守方式,但是面对今天的勇士一点办法都没有。二三联防是很有效的针对业余篮球手的策略。业余篮球手缺乏系统的转移球训练和稳定的中距离,三分投射。二三联防可以有效的防止对方突破到禁区得分,有效的节省防守者的体力。

求高手详细解读篮球防守战略:区域联防

1.区域联防

1.1 区域联防的概念。

篮球区域联防是由进攻转为防守时,防守队员迅速退回后场,每个队员分工负责防守一定的区域,严密防守进入该区域的球和进攻队员,并与同伴协同防守,用一定的队形把每个防守区域有机地联系起来而组成的防守战术。现代联防战术的特点是防守队员随球的转移积极的移动和协防,由于各种区域联防防守都存在一定的薄弱区域,所以容易被对方在局部区域形成以多打少而陷入被动。

1.2 区域联防的形式。

依据防守队员的站位形式, 常把篮球区域联防分为“2- 1- 2”联防、“2- 3”联防、“3- 2”联防、“1- 3- 1”联防及对位联防等几种。其中“2- 1- 2”联防是最基本的区域联防。随着篮球运动的发展, 现在世界强队只用一种固定形式的联防比较少, 多半是把各种联防结合使用。有时也把区域联防和人盯人防守两种战术融为一体,比人盯人防守更具有集体性、区域联防防守更具有针对性。

1.3 区域联防的基本要求。

第一,根据区域联防的形式和队员、对手的特点等合理分配防守区域,最大限度地发挥队员在各自防区的作用。第二,由攻转守时,应有组织地快速退守和及早布好防守位置。第三,每个队员必须认真负责各自的防守区域,积极阻挠进入该防区的进攻队员的行动。第四,对有球队员应按盯人方法紧逼防守,其余防守队员应积极移动,调整队形进行协防或补防。第五,对无球队员的穿插移动,要根据其离球的远近和队友的位置积极抢位、堵截和护送,并及时与队友呼应联系,不让对手向有威胁的区域移动或接球。第六,进攻队员投篮后,每个防守队员都应该积极堵位和抢位,有组织地争抢篮板球,并及时发动快攻。

2.区域联防在防守中的优势

2.1 有效的组织向高地位中锋的传球。

在防守中,区域联防的阵形,虽然根据球的转移发生位置的变化。但基本防守任务是不会改变的,对进攻中锋总是通过夹击、绕前及领前防守加强保护的,特别是与球同侧的进攻中锋,不管是高位中锋还是低位中锋都是严加防守的,并对持球队员取盯人防守的形式,其他队员封堵传球路线,进攻中锋在禁区周围要想接外侧队员的传球是很困难的。

2.2 迫使球远离中场到场地的一侧。

当球处在中间地带时,进攻队就有能力在任何一侧组织进攻。在不失去控制边线和高位中锋的情况下,使球到一侧最简便的防守形势是双数在前的防守,其中任何一个队员只要迎前防守,同侧就会出现空隙,就可以迫使持球队员向该区域传球。

2.3 防止内线出现一攻一的局面。

防守最大的危险就是内线出现一攻一的局面,但是,这种对抗往往是难免的,当球传到内线时,教练必须让队员回缩保护中锋,迫使他把球再传出去,如用夹击、协防等。

2.4 阻截高中锋接球。

除去低位中锋之位,高位中锋接到球会比其他任何位置都具有更大的进攻威胁,区域联防能阻止持球员向高位中锋的传球,如用夹击、绕前防守、领前防守,并配合对持球队员的积极防守,封堵传球路线,阻截向高位中锋的传球。

2.5 确定放弃哪些投篮。

对抗性的防守可能例外,不管任何形式的区域联防都应该准备放弃某些投篮,一边增加某区域或位置上的防守力量。要通过教练员的分析判断,确定应当放弃哪些区域的投篮,有利于完成防守任务,特别是有目的的放弃那些命中率不高的队员。

3.区域联防防守中的薄弱环节

3.1 区域联防的不足。

区域联防是一种以球为主, 球区结合的防守方法, 在防守中, 防守位置相对固定, 所以对人的控制不如盯人防守。区域联防通过局部多防少来达到防守的目的,个别区域就会出现少防多的现象,也是进攻方攻击的一大手段。

3.2 进攻区域联防的方式。

第一,用进攻区域联防最积极的方法就是快攻。当快攻遇阻或防守队已经布好联防阵形时,进攻队要合理地掌握进攻节奏,及时地转入阵地进攻,迅速部署好进攻区域联防的队形,争取进攻的连续性和主动性。第二,若防守队员已经组织好区域联防队形时,进攻队要针对防守队形,并根据本队队员的特长,用有利的进攻队形,占据联防的防守薄弱区域。第三,进攻区域联防时,进攻队要以球的转移来调动对方的防守,使对方防守不停地移位、补位,从而产生漏洞。第四,通过进攻队员的不断穿插、跑位,插到防守的薄弱区域,或在局部区域形成以多打少的局面。第五,根据区域联防防守队员随球移动而面向球,集中对有球一侧进行防守的特点,造成防守队员人球不能兼顾。第六,在进攻区域联防时,进攻队员要随时准备抢占有利位置,积极争抢篮板球,争取再次进攻的机会。

4.区域联防的战术运用

各种区域联防的落位形式,一般是指总体防守控制的布局,主要是针对持球队员及球侧中锋的紧逼防守。不同的落位形式有不同的防守作用,针对不同的进攻时机发挥防守作用。如出现以下:对方中远距离投篮不准而内线威胁较大; 对方个人突破能力强而本队个人防守能力不足;本队犯规较多而为保存实力;对方落后而急于求成等情况时 ,防守必须根据进攻战术的变化而变化,以便发挥更大的控制进攻的作用。

5.如何训练区域联防战术

首先要学习区域联防的注意事项。例如:区域联防的队形的灵活运用;要学会人盯人的防守技术;一些防守的基本方法等。其次是区域联防方法的掌握。例如:区域联防战术特点和运用时机,明确防守队员的位置分工与职责要求;先在球动人不动的情况下练习区域防守;提高防守队员在自己的区域的配合意识和技术运用能力;整体队员的联防练习;在掌握各种区域联防队形基础上,再学习区域联防的队形变化等。

区域联防的选用时机,一定要针对场上的训练情况来定。因为现代篮球运动千变万化,绝对不能把这种防守战术教条地运用。只有把它和其它的防守战术有机地结合起来,运用自如,才能争取有利的战机,最终赢得比赛。

参考文献

[1] 张柯,张璐.《篮球区域联防战术的辩证思考》内江科技. 2009(04)

打篮球全场有什么战术?

篮球战术是篮球比赛中队员所运用的攻守方法的总称,是队员个人技术的合理运用和队员之间相互协同配合的组织形式。篮球战术是篮球比赛中队员之间相互协同行动的方法。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发挥本方队员的技术与特长,制约对方,力争掌握比赛的主动权。

篮球防守战术:

主要分为区域联防和盯人防守两大类。每个队员防守的区域,及快速合理的轮转是防守战术的关键。区域联防2-3联防”“2-3联防”是我们最常见到的区域防守。这种防守的优势是保护内线,也就是“油漆区”,而且让你的大个子们一直保持在内线待着。它的弱点是能够被外线优秀的投射打败,因为这种防守会让侧翼、高位和底角经常出于空位状态。盯人防守是每个防守队员守住一个进攻队员,在防住自己对手的基础上相互协作的全队防守战术。

篮球进攻战术:

1、三角进攻战术(Triangle offense)UCLA cut

是由一侧的组成一个三角的三名队员和另一侧的“两人游戏”所组成的。它不像那些固定的套路,在进攻中充满着自由的移动。根据不同的防守,三角进攻会有各种各样的应对方式,按照老温特的话就是“read and react(解读并反应)”。

2、普林斯战术(Princeton offense)

是由皮特·卡瑞尔发明,他曾用这种打法率领普林斯顿大学这样一所没有一名学生享受体育奖学金的学校在NCAA获得500胜,并创造了14次失分最低纪录。“普林斯顿打法”的格言就是“强壮能占弱小的便宜,而聪明能占强壮的便宜。”这种打法的精髓是“人动,球动,协调一致。”人动就是指无球移动、空切和反跑,球动指不断地传球,分享球。其中反跑是普林斯顿打法的招牌。

3、跑轰战术( run and gun )

指的是以高速流畅的轮转运动为主要战术特点、强调攻防转换的速度而部分牺牲半场阵地攻防能力的一种篮球战术思想。NBA中,炮轰战术以05-06赛季的太阳队最为突出,目前的火箭队也略有这个特色。在漫长的一个赛季以来,“跑轰”的概念经过某些人一再的强调和推崇,至今似乎已经隐隐发展成了一种舆论趋势和潮流,不少网友十分热衷于谈起此事,甚至有个别人士言必谈“跑轰”。

4、砍鲨战术(Hack-a-Shaq)

5、接续性进攻(continuity offense)

6、带球运球突破进攻战术(Dribble drive motion-DDM)

7、伸缩进攻/折区进攻(flex offense)

8、挡切战术(motion offense)

9、挡拆战术(Pick and roll) 是多种掩护配合的总称,即队员在相互掩护的过程中创造接球投篮或二次进攻机会的一种配合方法。挡拆其实就是一个很简单的篮球战术,其含义为挡和拆。出色的挡拆战术同样具有很高的观赏性。马龙与斯托克顿的挡拆配合被人们称为经典,因为挡拆是仅仅需要有一定的战术素养及大局观,还需要球员之间需要很高的默契程度。

专题推荐:篮球战术 挡拆 三角进攻 2-3联防 普林斯战术 跑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