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冬奥会的黄河之水是怎么样形成的
2.奥林匹克会旗的其他方面
3.第一个使用奥林匹克五环标志的奥运会会徽是在哪一届奥运会上?
冬奥会的黄河之水是怎么样形成的
冬奥会的黄河之水是:五环呈现环节中的奇思妙想:“黄河之水天上来”充满了中国美学的意趣和山水画的美感,由建筑、机械、声、光、电等多个专业形成。
在整个建造过程中,建筑、机械、声、光、电等多个专业要互相结合,共同克服许多难关,“冰瀑”所用的格栅屏、安全冗余备份等都是当下的前沿课题。
奥运会开幕式简介。
五环呈现是历届奥运会开幕式的规定动作,导演团队常常在这个环节上比拼创意。”总导演张艺谋介绍,本次五环呈现的方案很早就有了雏形,又经过多番打磨,最终震撼地展现给全世界。
张艺谋阐释了五环呈现环节中的奇思妙想:“黄河之水天上来”充满了中国美学的意趣和山水画的美感;24道激光代表24届冬奥会。
雕刻“冰立方”有着雕刻历史、雕刻时光的深意,在此过程中,历届冬奥会被逐一回顾;6个冰墩墩则代表冬奥会的6个大项。
竖立在鸟巢场地正后方的巨大显示装置,承载着“黄河之水天上来”的创意表达,在开幕式团队内部,许多人称这块屏幕为“冰瀑”。
“自始至终,‘黄河之水天上来’都是很核心的创意。”国家体育场运行团队演出装置副经理刘记军回忆,“最初,导演的想法只有大致的轮廓,他想要一块幕,尺寸预计36米宽,60米高。
经过综合计算分析,同时结合导演的创意需要,“冰瀑”的尺寸被确定为20米宽,59.6米高,相当于20层楼的高度,安装用时两个多月。
惊叹中国科技有着这么伟大的力量,现在的中国真的屹立在世界舞台中央,也有人要表示,将来一定要留在中国工作。那一刻,作为中国人,我们真的非常自豪。”
奥林匹克会旗的其他方面
奥运五环旗的由来
1913年,奥运会会旗(OlympicFlag)在顾拜旦建议下确定,并在1914年巴黎奥林匹克代表大会上为庆祝国际奥委会成立20周年而首次升起。会旗的图案是在白色无边的绸布上绣上奥林匹克五环,旗为长方形,环的颜色由左到右为蓝、黄、黑、绿和红。1920年安特卫普奥运会结束后,比利时国家奥委会将大会使用的那面旗赠送给了国际奥委会,这面旗就成了国际奥委会的正式会旗。从此以后,历届奥运会都有会旗交接仪式,但使用的是一面代用品,图案一样,只是规格要大一些。
冬季奥运会会旗是1952年挪威奥斯陆市赠送的,其交接和使用与夏季奥运会会旗相同。
奥运会五环旗的交接
历届奥运会开幕式上都有会旗交接仪式。由上届奥运会主办城市的代表将旗交给国际奥委会,再将旗递交当届主办城市的。然后将旗帜保存在市府大楼,四年后再送交下届主办城市。当届奥运会升在运动会主会场上空的旗帜是一面代用品。
根据奥林匹克宪章规定,“奥林匹克五环”是奥林匹克运动的象征,是国际奥委会的专用标志,未经国际奥委会许可,任何团体或个人不得将其用于广告或其他商业性活动用途。
第一个使用奥林匹克五环标志的奥运会会徽是在哪一届奥运会上?
第一个使用奥林匹克五环标志的奥运会会徽是在1920年第七届安特卫普奥运会上。
1914年在巴黎召开的庆祝奥运会复兴20周年的奥林匹克全会上,顾拜旦先生解释了他对标志的设计思想:“五环——蓝、黄、绿、红和黑环,象征世界上承认奥林匹克运动,并准备参加奥林匹克竞赛的五大洲,第六种颜色白色——旗帜的底色,意指所有国家都毫无例外地能在自己的旗帜下参加比赛。”因此,作为奥运会象征、相互环扣一起的5个圆环,便体现了顾拜旦提出的可以吸收殖民地民族参加奥运会,为各民族间的和平事业服务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