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举重是一项很好的运动项目,举重会把人压矮吗?
2.请问一下,保加利亚力量训练法 组数和每组次数以及负荷时间是多少啊?谢谢了 论文要用
3.举重是什么运动
4.最大力量训练强度控制在多少
5.国乒内部训练大揭秘,陈梦、马龙堪比地狱模式,马龙球拍百万挑一
举重是一项很好的运动项目,举重会把人压矮吗?
举重是一项很好的运动项目,是发展肌肉力量的一一种好方法,但是有人却顾虑举重运动会影响骨胳的正常发育,甚至会把人压矮。持有这种想法的同志有时还会举出一些例子,比如说我国有几位多次创造世界纪录的举重运动员都是矮个子,身高都不到1.60米。这个例子乍看起来似乎有点道理,其实是一种误解,如果说有的运动员因早期参加举重训练而影响了他的身材,那末有的运动员是成年以后才开始练习举重的,可是他们的个子也并不高。
相反,我国有位举重运动员从15岁就开始举重训练,21岁打破世界纪录,但他的身高并没有受到影响,现在他的身高达1.78米。此外我国也有超过1.80米的举重运动员。假如举重真会影响骨胳的正常发育,那末面对上述的例子怎样加以解释呢?
至于说举重练习会把人压矮,更是缺乏依据了。有的人在练习举重前看上去身材瘦长,当他们经过一段时间的举重练习似乎“变矮”了,其实这是一种假象,我们用尺量一下,就会发现他没有变矮,而仅仅是由于通过训练,肌肉结实发达而肩宽腰粗使人产生一种矮的错觉而已。
有人也会承认上面的道理,但是总想不通为什么大部分举重运动员都是矮个子?这个问题是对举重这个运动项目还不够全面了解而产生的。大家都知道,举重比赛是按照运动员的体重分级进行的,例如次最轻量级的体重要在52公斤以下,最轻量级运动员的体重不能超过56公斤。由于受到体重的限制,身材的高度就要加以考虑,另外从作功的距离来看,矮个子举起杠铃的距离比高个子举起的距离要短,假设两个人完成的功相等的话,那末矮个子比高个子举起的重量要多一些,因此大部分选择举重专项的运动员都不太高。
某些医务工作者和教练员曾对14~16岁的少年举重训练者进行了数年的系统观察,得出的结论是:合理的训练不会影响少年的正常发育,对骨胳、关节系统没有不良影响,相反能增进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的机能,同时还能提高弹跳力。此外,有人证明进行科学的体育锻炼,能使骨胳在抵抗折断、弯曲和扭转等方面的机械性能得到提高。
青少年正在长身体时期,首先应该注意进行全面的体育锻炼,在练习举重中要合理的安排运动量,科学的处理身体素质(力量、速度、灵敏和耐力)之间的相互关系,这样就能达到“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目的。
请问一下,保加利亚力量训练法 组数和每组次数以及负荷时间是多少啊?谢谢了 论文要用
保加利亚力量训练法估计是力量界最负盛名的训练方法了,3位3届奥运举重冠军Suleymanoglu、Dimas、Mutlu和抓举世界纪录保持者Krastev都受益于该方法。保加利亚力量训练法也有很多不同的版本,最近收集整理了书上和网上各个版本的训练方法,总结出以下特点:
一、 训练频率高是最大特点。大多数保加利亚力量训练法都是每天练习深蹲,有的甚至每天练习3次(上午、下午、晚上),频率远高于其他训练方法。
二、 训练项目少。最少的版本只有挺举、抓举、后蹲、前蹲4个训练项目,最多的也只有挺举、抓举、后蹲、前蹲、箭步蹲、预蹲、宽拉、窄拉、高翻、架上挺10个项目。
三、 蹲类项目是绝对重点,一般都作为第一项练习,而且组数占总组数的比例最大。
四、 深蹲强调“标准、干净、轻松”,no-no-no squat(无腰带、无护膝、无保护)深蹲占了很大比例。
五、 每组训练次数少,很少有超过5次的。像俄罗斯训练法和力量举训练法里的10次组极为罕见。
六、 不练上体单独发力的项目。训练项目要么是腿部单独发力的,要么是全身发力的,不练推举,也没有单独的握力或三头肌练习。
七、 不练硬拉,只练举重式的宽拉和窄拉,不强调重量,重量以抓举和挺举重量作为标准,强调速度。
八、 一次训练课一个项目可以分成好几次做,最典型的是深蹲,可以分成2~3次做完。这种练法其他训练方法中非常罕见,我只见过健美初学者在刚进健身房时有过这种,但它的确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强度,缓解疲劳。
九、 赛前大减量,既减重量,也减项目,重量一般减到最大重量的80%以下,项目一般减到只有抓举、挺举、后蹲、前蹲。
十、 抓举和挺举比,抓举练得相对多些,可能是因为挺举分解练习较多。
综合专家们对保加利亚力量训练法的评价,认为它有以下优点:
一、 最大限度地挖掘力量潜力,特别是全身协调发力能力,通过大量频繁练习固化举重专项力量和技术,打破了力量举和健美常见的刺激——休息——恢复循环,对举重这种高复杂度的专项力量项目是有效的。
二、 平均强度适度。为保证训练频度,采取了很多措施降低强度,包括减少训练项目、除极限重量组外一般每组不做到力竭、一个项目分几次完成、同等训练量的情况下拉长训练时间等,以保证训练的持续性,不会训练过度。
三、 高效率的优选项目,取重去轻。主要体现在精选项目,然后加大每个项目的训练量上,重点更突出。
当然缺点也是有的,主要还是潜在的肌肉疲劳风险,因此使用该法的运动员少有深蹲博士、Paul Wrenn那样的老大力士,可能是年轻时潜力过度开发了。
对我们的启示:
保加利亚训练法针对的是全职运动员,有些做法不适合我们,但有些做法还是很有借鉴意义的,我觉得主要有:
一、 降低正式组次数,除极限重量组以外每组都不做到极限次数。
二、 重要练习,如深蹲,在一天里,甚至一次训练课里都可以分成几部分练习,以降低强度,从保加利亚训练法的实践看,不会降低训练效果,因为不存在健美的集中刺激肌肉问题。
三、 精选训练项目,突出重点,特别是减少上体单独发力的项目,如推举,代之以全身发力项目如挺举,这对于举重和壮汉都是适用的。力量举因为要比卧推,显然不能这样做。
经验1:从小就要进行专项训练,这里指举重;
经验2:高级表现需要专注。他将原有的19个训练项目减少为6项,并采用大众量,低次数。理由是,如果你想将深蹲从300磅提升到500磅,你就应该狂练深蹲,少练别的什么项目,尤其不要练多次数。给出了一个训练方案,他的方案既不是基于过去表现的百分比方法也不是预期法,而是波浪型,大众量,多组数方法。例如,假设1rm深蹲重量100kg,方案设计如下:90 kilos x 1 x 3, 95 x 1 x 2, 100 x 1 x 1, 90-92 x 1 x 3, 100-103 x 1 x 1, 90-92 x 1 x 3, 102-105 x 1 x 1, 85-88 x 5 x 3.我个人感觉是此方案类似与试验法,先做90%1组,然后加5%1组,再做100%1组,如果成功,90%+2kg,成功100%+3kg,如果不成功,还是做90%,最后85%-88%做5组结束。
经验3:单次训练时间短,强度大,多次训练。睾酮在15分钟后达到最高,并在30-45分钟后下降,因此单次训练在45分钟内结束。后面给出了一个一天两次的训练计划。
经验4:建立一个竞争性的训练环境。永远不要满足于现状。这是说精神对训练的指导性作用。
经验5:经常比赛。也是说精神对训练的指导性作用。
举重是什么运动
举重是一项历史悠久的、使用杠铃、壶铃、哑铃等器材进行比赛的竞技运动。杠铃比赛有抓举、挺举两种举法。运动员按体重分十个级别,以两个单项成绩之和为个人总成绩,按总成绩决定名次。
有效的举重训练取决于正确的训练技巧,如果你能使用正确的技巧进行训练的话,举重可以帮你减少脂肪,增强力气和肌肉张力,并且增强骨质密度。然而,如果技巧使用不恰当的话,举重不单不能给你这些好处—它甚至可能会对你造成伤害。
一、使用适合的重物来练习。
从一个你可以轻松地举12到15下的重物开始练习。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适合重量的重物加上一套12下的动作可以跟三套同样的动作达到相同的增强力气的效果。随着你的力气越来越大,你可以渐渐增加举重的重量。 举重是应该怎么做:
一、使用正确的姿势。要学习怎样可以正确地进行练习。你使用的姿势越正确,练习的效果就越好— 同时你受到伤害的机会就会越少。如果你没有办法保持好的姿势,那么就减少举重的重量或者减少动作重复的次数。一定要记住,不管是从重物架拿起或者放下重物,记得使用正确的姿势很重要。如果你不确定自己是否做得正确,那就请教一下私人教练或者其他健身专家吧。
二、呼吸。你可能会在举起重物的过程中屏住呼吸。千万不要这样做。屏住呼吸可以很危险地引起血压升高。相反地,你应该在举起重物时呼气,放低重物时吸气。
三、保持平衡。动用你所有的大肌肉—腹部的、腿部的、胸部的、背部的、肩膀和手部的肌肉。平衡地调节相对应的肌肉所使的力量,
例如肩前和肩后的肌肉等。
四、休息。避免连续两天锻炼同一组肌肉。你可以在一次训练里面锻炼你所有的大肌肉群,一周2到3次;或者安排每天的锻炼计划,锻炼不同部位的肌肉。例如,星期一锻炼手臂和肩部,星期二锻炼腿部,如此类推。
最大力量训练强度控制在多少
最大力量训练强度控制在75%左右。
拓展知识
先确定自己的1RM也就是力量练习的最大强度,可以在以后的训练中清晰的量化自己的练习强度,帮助我们能够更准确的把握训练效果。
只能做一次重复的重量就叫1RM,通俗来说就是我们能够举起一次的最大重量,也就是我们的极限重量,举重就是举的1RM,当然,我们力量练习的时候不能每一次都是以1RM进行练习,通常都是以1RM的60%、50%、40%以此类推进行练习,1RM对于每个人都不一样。
拿深蹲来说,有的人一次能够蹲起100kg的最大重量,而有的人能够蹲起120kg的最大重量,所以,每个人在练习时的负重百分比也不一样,所以,第一件事就是要在有人保护的情况下来测自己的1RM是多少以便在以后的健身过程当中对我们练习负荷重量百分比有清晰的把握。
力量素质主要训练方法
1.高强度重复训练法(最大力量锻炼):该方法的目的是通过提高运动员肌肉及肌肉间的协调程度,提高“最大力量”,同时减少肌肉纤维体积增加,该方法负荷强度控制在最大强度85%以上,负荷数量,每组1-6次,3-6组,间歇时间为2-5分钟。
2.中等强度重复训练法(增加肌肉纬度):该方法是通过提高一定负荷刺激使肌纤维体积增加(增加肌肉纬度),负荷强度控制在最大强度65%-85%:负荷数量,每组6-12次,3-6组,间歇时间30秒-1.5分钟。
3.极限强度法(专业运动员):负荷强度达到极限值,从接近本人的最大强度开始,然后强度递增,负荷数量:1-2次,组间间歇时间4-5分钟,以抓举为例,第一阶段训练强度为100kg,经过1-2次训练之后,强度适应后,便可增加重量至102.5kg,便开始第二阶段训练,不断的增加强度,提高运动员对高强度负荷适应能力,力量素质得到发展。
国乒内部训练大揭秘,陈梦、马龙堪比地狱模式,马龙球拍百万挑一
大家好我是东北乒乓侠, 最近我看了一个中国乒乓球队训练视频 ,终于理解了国乒为什么能这么强大, 视频里出现了马龙、陈梦、孙颖莎、王曼昱、刘诗雯等主力队员 ,给我看的也是目瞪口呆,大家最近也是看资讯看腻了,我就来给大家换换口味,作为省队退役队员觉得大家 能按照国乒训练法照做 ,对大家的 乒乓球技术 有极大的帮助, 给我点关注,乒乓球不迷路!解密你不知道的国乒特殊训练!
女队和男队训练的项目有些不一样 ,女乒队员先进行的是 跳绳训练 ,(这个不怎么新鲜)跳绳可以很好地 锻炼国乒选手的身体协调性 ,并且计时越快越好;那么 第二项“步伐”的负重训练 是什么呢?就是大腿和小腿分别戴上绷带,进行跨步! 一做就是20组 , 这项训练可以让国乒选手有更快的移动速度,为了以后护台做动力基础! 其实我们业余选手有条件也是可以按照国乒的训练方法训练, 对步伐提高是很有帮助的!
我感觉国乒对体能训练还是很科学的, 首先是练习的是 下肢力量 ,随后才是 腰腹和上肢力量的训练, 负重拉伸大概含义就是拉绷带, 这种训练可以提高乒乓球选手的出手摆臂的质量, 这也是咱们业余选手跟国家队的区别,估计国手的爆冲质量咱们一板也接不住! 平板支撑锻炼的是腰腹力量, 根据国乒体能师介绍, 国乒选手平板支撑一组要达到5分钟! 毕竟对发力来说腰部的力量是特别重要的, 要不然为什么伊藤美诚评价孙颖莎球的质量特别高呢!
这里面我发现了一个人, “朱雨玲”! 他在做平板支撑的时候不规范,规范动作应该是身体要是平的, 朱雨玲撅个屁股,李隼发现了立刻上脚,照着屁股就是三脚, 哈哈督促队员对自己的训练要负责! 那么陈梦等那些主力呢?
这三名主力基本都在进行更高强度的体能训练,(基本都是针对性的体能训练) 陈梦进行了引体向上, 做了40+ 所有女队员也是给出了掌声!反正我是做不了那么多的!而孙颖莎、王曼昱 相对陈梦 的绝对力量还是弱了很多, 给到莎莎和鳗鱼的训练是“举重”,训练莎莎和鳗鱼的腿部绝对爆发力!
解密三、马龙秘密训练内容!
国乒一个个 光着大膀子 在外面跑长跑锻炼体能呢!( 还看见了许昕 )男乒毕竟和女乒不一样,所以给男队拉出去练体能进行 10000米 的最基础的 耐力 训练! 这时候的马龙在一个隐蔽的地方进行着国乒给他的秘密训练!
第一、马龙指尖俯卧撑!针对马龙的手指和小臂的绝对力量!(这个对反手十分有用)
第二、用马龙的指尖抓球,强化瞬间的抓力,和手腕的力量(这个应该对发球很有用)
第三、马龙甩沙袋,强化马龙的反手爆发力和灵活性!(基本针对马龙的发球,前三板,反手相持进行针对性体能训练)
针对中国乒乓球队的鞋子、球拍都是量身定制的,这里可能是球迷最感兴趣的地方! 国乒跟日本的一家 体育 器械商合作,定期的都会到中国,来给国乒主力选手订制乒乓球鞋, 甚至日本厂商会让球员踩到一张显色纸张上,有根据球员脚下受力情况量身定做! (所以他们的鞋子给咱们球迷也不适合)
国乒的球拍,基本上都是有专门的工程师为国乒选手专门打造 ;重量精确到克, 球拍木料的组成,而且球拍的弹性,球板的硬度,手柄的手感都在国乒选手“计较”范围之内! 据采访: 一个厂家一年基本上会因为一个国乒主力报废几十万只乒乓球板, 这也是国乒能强大的原因!所以说除了 球迷 能亲手收到 马龙等选手的赠与 , 要么就不要想我能买得到国手的球拍了,那是不现实的! (我感觉好贵重这一个球拍)
定期中国乒乓球队会集结 所有的主力队员、顶尖教练员 抛开竞争关系,集合所有人的智慧,针对 每一个主力的技术秘密 进行剖析,还会针 对心理特点 进行敞开性的交流,比如马龙打樊振东针对樊振东的球路不灵活,还有大赛心理不强悍这两点进行突破等..... 教练组也会对队员的关键优势技术提出建议和否定!这个会诊可绝对是球迷们不知道的!
其实国乒的强大也正是因为除了主力队员以外, 背后的团队 也是极其的强大; 他们的工作是反复地看国乒主力的比赛,并以数据的形式反馈给队员所归属的主教练进行数据分析,甚至一场比赛要看上百遍之多! 那么他们计算什么呢? 平均比赛用时,甚至是平均赢球时间间隔都会计算出来,这是在计算主力运动员的比赛节奏导致的输赢概率, 用科学的数据来告诉主力: 你慌了,你急躁了 !还有外协会的主要竞争对手的分析,他面对 中间路线 的 回球 是习惯用 正手还是反手 ,用概率来统计他的 回球落点 ,他在面对哪个 落点失分率最高 !这就是传说中的你不要成功地 引起国乒的注意 ,一旦注意到你你就定了! 国乒会用整个团队的力量让你输到哭!
这就是国乒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你想打赢国乒, 但是国乒已经把你研究成“裸替”一般的存在,我们也感谢这些幕后的工作者,不光是科研人员,还有陪练员,甚至是保障队员们后期的阿姨们,我们有组织,我们有奉献,我们有细节,我们不惧艰险!我们的胜利是由成千上万的专家用无数个日夜换来的; 这才成就了国乒在采访时候所说的: “备战” 仅仅两个字而已!这就是我们中国乒乓球队真正的实力! 你无法超越!
给我点关注,乒乓球不迷路!感谢大家支持,点赞转发评论我一一回复!我一定继续给大家带来新鲜的文章不落俗套!谢谢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