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拉克篮球国家队7号-伊拉克国家队球衣

tamoadmin

1.亚洲足球十二强赛排名

2.AH?1W驰骋伊拉克战场:AH-1W

3.2010亚运会感人故事

亚洲足球十二强赛排名

伊拉克篮球国家队7号-伊拉克国家队球衣

亚洲足球十二强赛排名如下:

1、伊朗

伊朗国家队以8胜1平一负的战绩获得25积分,位于A组第1名。

2、韩国

韩国国家队以7胜2平1负的战绩获得23积分,位于A组第2名。

3、阿联酋

阿联酋国家队以3胜3平4负的战绩获得12积分,位于A组第3名。

4、伊拉克

伊拉克国家队以1胜6平3负的战绩获得9积分,位于A组第4名。

5、叙利亚

叙利亚国家队以1胜3平6负的战绩获得6积分,位于A组第5名。

6、黎巴嫩

黎巴嫩国家队以1胜3平6负的战绩获得6积分,位于A组第6名。

7、沙特阿拉伯

沙特阿拉伯国家队以7胜2平一负的战绩获得23积分,位于B组第1名。

8、日本

日本国家队以7胜1平2负的战绩获得22积分,位于B组第2名。

9、澳大利亚

澳大利亚国家队以4胜3平3负的战绩获得15积分,位于B组第3名。

10、阿曼

阿曼国家队以4胜2平4负的战绩获得14积分,位于B组第4名。

11、中国

中国国家队以1胜3平6负的战绩获得6积分,位于B组第5名。

12、越南

越南国家队以1胜1平8负的战绩获得4积分,位于B组第6名。

AH?1W驰骋伊拉克战场:AH-1W

海湾地区是越南战争后AH?1“眼镜蛇”武装直升机最吃香的地方。在1980~1988年的两伊战争中,伊朗购自美国的202架AH?1J改进型直升机在摧毁伊拉克装甲部队和直升机的战斗中发挥出色,伊朗军方甚至宣称其AH?1J击落过3架伊拉克“米格?21”战斗机;但伊朗的AH?1J损失也很严重,至战争结束时只剩一半。在1991年的海湾战争中,美国陆军和海军陆战队的AH?1都参与了作战,虽然战争的短暂使AH?1没有多少表现的机会,风头都让AH?64“阿帕奇”抢尽了,但AH?1仍然在侦察、监视和近距空中火力支援等作战行动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2003年爆发的伊拉克战争中,只有海军陆战队的AH?1W参战,但其表现值得人们关注。让我们以海军陆战队的第269轻型攻击直升机中队(HML/A?269)的AH?1W直升机在伊拉克战争中的作战历程为例,再一次领略战场常青树――AH?1的风采吧。

战争在召唤

HML/A?269中队是美海军陆战队驻扎在位于北卡罗莱纳州的一级航空站――新河基地的2个AH?1W飞行中队中的一个。新河基地驻扎有几千名海军陆战队士兵。在伊拉克战争爆发前,该中队作为海军陆战队第29飞行团(MAG?29)的一部分,编入第2海军陆战队飞行联队(2 MAW)。

2002年10月,HML/A?269飞行中队的指挥官杰弗里,惠尔特中校奉命备战伊拉克。在部署筹备期间,飞行中队进行了扩编――将同在新河基地的兄弟中队HML/A?167的AH?1W和UH?1N直升机,以及海军陆战队第22远征部队(MEU)的18架AH?1W,和9架UH?1N划归名下。2003年1月12日,HML/A?269中队接到战斗部署命令,于13、14日陆续飞抵“塞班岛”号(LHA2)两栖攻击舰和“庞塞”号(LPDl5)两栖船坞登陆舰。隶属海军陆战队第2远征旅(II MEB)的第29飞行团。与远征旅的地面部队及其他战斗支援部队一同奔赴伊拉克战场。他们自称为,“塔拉瓦”恃遣部队。1月18日,第2远征旅出发,包括7艘军舰和7000,多名海军陆战队队员。其中4艘军舰载有26架AV?8B垂直/短距起降飞机,12架CH?53E、12架CH?46E(其中有4架搜救型)运输直升机,11架AH?1W、9架UH?1N武装直升机和2架H?60搜救直升机。

这支部队在海上航行期间,虽然天气恶劣,舰上的直升机仍昼夜在甲板上进行模拟登陆训练。部队向东航行必须穿越几个可能遭恐怖袭击的危险地带,其中可能性最大的是直布罗陀海峡。在这些海域航行时,通常有6架全副武装的AH?1W,作为空中预警部队保护舰队。两栖部队抵达苏伊士运河后,直升机飞往吉布提,与第2远征旅的其他成员进行1次短暂演习。2月13日,两栖部队穿过伊朗和阿拉伯半岛之间的霍尔木兹海峡后,AH?1W直升机的空中预警任务才完全结束。部队抵达海湾后,空中作战部队进行了重新配置,所有的AH?1W在飞往科威特前部署在“塞班岛”号舰上。2月14日,空中作战部队编入海军陆战队第3飞行联队(3 MAW)。

“眼镜蛇”来了

HML/A?269中队抵达伊拉克战场后,成为海军陆战队第3飞行联队5个飞行团中的一个,其他还有第11、13,16、39飞行团。第3飞行联队的指挥部设在科威特的阿勒贾巴尔空军基地。为了平衡“自由伊拉克”行动中海军陆战队的空中力量,第3飞行联队司令有权指挥5架EA?6B电子战飞机,60架F/A?18战斗/攻击机,68架AV-8B攻击机,54架AH?1W和27架UH?1N攻击直升机,48架CH?53E和54架CH?46E运输直升机,18架KC?130空中加油机。海军陆战队向伊拉克部署了3个AH?1W飞行中队,其中的HML/A?269中队向伊拉克部署了18架AH?1W和9架UH?1N。

3月18日,HML/A?269中队派遣10架AH?1W和2架UH?1N抵达位于伊拉克南部边境、距离科威特35千米的作战集结地。飞行中队准备执行首次任务,即攻击塞夫万的伊拉克侦察阵地。行动计划是用CH?46E运输陆战队士兵登上塞夫万山高地,AH?1W提供侧翼保护,F/A?18和AV?8B紧随其后进行空中打击。

袭击时间定在3月20日。但袭击并没有按计划执行。F/A?18先使用20枚“联合直接攻击”(JDAM)打击伊军侦察阵地,地面的浓烟和空中的碎片使地面部队无法按预定计划快速合围。9小时之后,地面部队才在4架AH?1W的掩护下完成了任务。

不过在2003年3月20、21日的军事行动中,HML/A?269中队的AH?1W首开先河,发射了首枚新研制的AGM?114N“海尔法”温压战斗部导弹。在伊拉克战争中,美军共使用了10~15枚AGM?141N导弹。

向伊拉克推进

3月21日,美军地面部队开始参战,3个美军装甲编队向伊拉克推进。陆军第3步兵师沿着8号公路向从西线推进;海军陆战队第5、7师沿着1号公路向中路推进,第1师沿着7号公路向从东线推进。推进过程中的空中掩护和打击由位于贾利班的一个联合前线空中作战基地提供。它也是一个前线飞机加油点,是海军陆战队远征维修部队的大本营。该基地距离AH?1W起飞的“塞班岛”号舰250千米。HML/A?269中队的,AH?1W保持了80%的战备率,这要归功于地勤人员的不懈努力。所有维护工作都在户外完成,没有专业设备,仅仅依靠叉车和工具箱,地勤人员更换了8台发动机,以及炮塔;旋转叶片、旋转毂等。

夺取伊拉克南部的Pumaylah油田是战争初期的一个重要目标。在战争的第1天,HML/A?269中队的:AH?1W出动31架次,支援地面部队。飞行员们指出,在一开始,他们按要求严格遵守“交战规则”,不打击伊军投降后的军事设施和人员。但经常遇到已经投降的伊拉克部队向飞过的直升机开火的情况:一旦直升机飞过,他们的ZUP?4防空阵地就架设好,几秒后导弹就向飞机袭来。鉴于这种情况,三四天后,这个禁守就解除了,允许摧毁所看到的一切伊军事,目标。

陆军第3步兵师在西部沙漠向北快速推进,没有受到什么阻击;而海军陆战队从跨越边境开始,就全线与伊拉克军队交火。3月22日,AH?1W受命支援英军攻占巴士拉机场。这次行动中,HML/A?269中队出动了91架次AH?1W。

纳西里耶战役

3月23日,陆战队先遣部队到达纳西里耶,这一天成为陆战队在伊拉克的第一个黑色日。纳西里耶位于底格里斯 河与幼发拉底河之间,是北上路线必经的致命危险地带。“塔拉瓦”特遣部队计划清扫纳西里耶东面区域,避开多建筑物的地方,回避可能的反抗力量;然而,海军陆战队遭遇到意外的激烈重火力阻击。攻占2座重要的桥梁成为取得战役胜利的关键。这一整天,AH?1W和UH?1直升机一波一波不停地进行近距离空中支援,同时运输越来越多的伤亡人员。

HML/A?269中队当天共出出动138架次AH?1W直升机,在伊军防空火炮和单兵防空系统的射击下;有8架受损。然而悲剧远不止这些:首先陆战队的Amtrak两栖登陆装甲战车受到伊军RPG火箭筒袭击:接着美空军的A?10误攻击了陆战队的1个连,造成23名人员伤亡。这成为伊拉克战争中最大的自伤事件,是近距离空中支援危险性的又一惨痛实例。

陆战队的惠尔特中校事后回忆:“当我们抵达纳西里耶准备穿越萨达姆运河时,我们发现地面漫溢污水和垃圾,4辆、坦克被陷住,接着两栖装甲车也全部被陷住。AH?1W只好轮番飞来保护这些装甲车。后来查理连又遭美空军A?10的袭击,伤23名士兵AH?1W执行任务期间,伊军发射了一些防空导弹或RPG火箭弹。”

“我们发现机上的AAR?47告警系统是很有用的设备,但不耐用。18架AH?1W中只有7架装备了AAR?47,它工作时发出的嘭嘭声,使我们感到安心。我们一直要注意建筑物,因为有武器从窗子里瞄准我们,而AAR?47可以给我们报警。炮火不断,一个波次后我们退回前线基地,检查机上的炮孔,接着又重返战场。”AH?1W机身的刚韧性再次得以证明:1枚23毫米炮弹直接穿过了直升机旋转叶片,炮弹在螺旋桨前缘留下了一个板球大小的洞,但飞机在安全返回74千米外的基地之前,还在岗位上坚守了4个小时。

海军陆战队的AH?1W参与了整个伊拉克战争。据统计,MAG?29和MAG?392航空团共部署了54架AH?1W,其中44架有不同程度的损伤。HML/A?269中队部署的27架直升机则有10架负伤,其中只有1架不能在24小时内重返战场。另一个中队遭遇了更激烈的战斗,损失了多架飞机,包括2架UH?1N和2架AH?1W。不过,陆战队AH?1W的损失没有陆军的AH?64D“长弓?阿帕奇”严重。在3月23和24日的卡尔巴拉战役中,有32架AH?64D执行纵深打击任务,在伊军连续不停的猛击下,其中31架或多或少都有损伤,包括1架被击落、1架坠毁。这次战役虽然没有飞行员受重伤,不过在此后的战役中陆军再没有部署过AH?64D执行主要军事行动。

与陆军的AH?64D相比,陆战队的AH?1W不但陈旧,而且性能也差一个档次。但为什么在伊拉克战争中没有一架AH?1W被击落,最大限度地避免了损伤?与该机采用了适当的战术有关。AH?1W在空中总是快速飞行,从不静止或盘旋,地面的伊军炮手难以追踪以130千米/小时飞行的直升机。陆战队要求AH?1W在没有遮挡的地形应以更快的速度飞行。正如1名经验丰富飞行员说的那样“要想活命,只有不停地移动。”

遭遇沙尘暴

3月25、26日的强烈沙尘暴使得美军的军事行动暂时停止。经过1周的每天12~14小时的紧张飞行,AH?1W及其困顿的飞行员迫切需要在前线基地进行休整。没有人敢离开这里,因为出去后可能难以找到回来的路。况且在能见度不到5米的情况下,遭遇己方部队和伊拉克武装都可能带来危险。只有2架UH?1N搜救直升机执行了飞行任务,其中1架的发动机出现故障,在迫降时撞击到地面,飞机损伤严重,飞行员被另一架直升机救回。

大战来临

沙尘暴过后,AH?1W迅速返回前线为向北推进的部队提供空中支援。3月27~31日是美海军陆战队的第一场大战――在巴格达南部遭遇到伊拉克共和国卫队的1个师,以及伊第14步兵师的残余部队。局势一下子变得极为紧张。

“我们通常每天从06:30到18:30双机编队飞4次,晚上从17:00到06:30三机编队飞3次。夜间行动时间太长,佩戴ANVIS?9夜视镜的飞行员过于疲劳。破晓和黄昏是最糟糕的时刻,因为这时光线太暗,肉眼看不清,而使用夜视镜光线又过强。”

每日的例行飞行变得不堪忍受。一名飞行员抱怨说:“我们白天飞4个波次、夜间飞3个波次。飞机经常48小时不停顿,只是换上另一批飞行员,加载燃油和武器。飞行员常常是飞2天、休息1天。一般从凌晨三四点开始,飞行9~10个小时,然后返回基地,汇报,睡觉。但中午的气温有华氏100度,根本无法入睡。14~15点起床接受任务,再次出发。”没有休息设施和可以睡觉的帐篷,大多数飞行员睡在挂在起落撬和短翼之间的吊床上。1名飞行员战后回忆:“我在30天内飞行了140小时,其中100小时必须保持高度警惕。我已经到了忍受极限,筋疲力尽。”到后来,飞行员甚至连进出机舱都很艰难。AH?1W的机舱狭小,又有太多装置,人与机舱侧面紧紧挨在一起。执行任务时必须携带个人武器、夜视镜及其备份、核生化防护设备、救生包等,把机舱塞得满满的,严重影响了飞行员执行任务时的舒适性。

从3月22日开始,15架AH?1W驻扎在贾利班基地。AH?1W携带的燃料只够用2小时,若没有前线飞机加油点,直升机大部分时间就无法参战。随着美军一步步向北推进,在距巴格达160千米和193千米的郊区新建了2个前线飞机加油点。AH?1W一般用JP?5燃料,但也可以用其他燃料代替,由234运输机中队的C?130运油机在夜间运输。飞行部队还可以通过无线电要求快速建立一个临时的前线飞机加油点。前线飞机加油点的工作人员时刻处于敌军的炮火之下,比飞行员更辛苦、更危险。

4月1日,陆战队抵达基尔库克,没有遭遇伊拉克国民卫队的抵抗。4月1~3日,陆战队第1师清扫了该地区的伊残余部队,共出动了146架次“超眼镜蛇”。4月4日,形势突变,第1师在前往巴格达途中遭遇伊大量非正规部队和准军事力量的抵抗。直升机担负起为地面部队开路的使命。其中,AH?1W共执行101次近距离空中支援任务,有8架被击中、2架被迫降落。在巴格达周围,石油燃烧的浓烟、炼油厂的高塔以及隐蔽的电线使飞行条件极为恶劣。

巴格达战役

从4月8日开始的巴格达战役持续了4天。4月9日,美陆军第3步兵师攻占了巴格达国际机场,接着在城市中心发动了“奔雷”(Thunder Run)行动;陆战队第1师从东侧进入了巴格达。空中支援的直升机由于遭遇到伊拉克小股武装力量和防空炮火的激烈抗击,不得不避开。陆战队重新部署了空中力量,向北推 进,前往提克里特。从4月11日开始,MAG?26航空团调防巴格达附近的塞勒曼帕克东部空军基地,即杨基前线飞机加油点。HML/A?269中队部署了10架AH?1W和4架UH?1N,支持下一阶段沿2号公路推进的战役。陆战队部署了1支由“的黎波里”号两栖舰运载的特遣部队,负责攻陷萨达姆?侯赛因的家乡提克里特。其地面部队于4月13日抵达提克里特,不到24小时就占领了提克里特。飞行中队的AH?1W在接下来的11天共飞行258架次。

4月20日,部队开始撤离贾利班基地回到“塞班岛”号。MAG?29航空团的直升机(包括6架AH?1W)转移到基尔库克的布莱尔?菲尔德前线飞机加油点,和其他直升机一起担负警卫任务,直到5月15日“塔拉瓦”号特遣部队占领基尔库克。5月29日,HML/A?269:中队的第一批AH?lW直升机在“奇尔沙治”号两栖攻击舰降落,一起回国。

在伊拉克战争中,HML/A?269中队总共派遣了18架AH?1W直升机参战,发射334枚“海尔法”、345枚“陶”式反坦克导弹,5665发2.75英寸火箭弹和64106发20毫米炮弹。飞行中队宣布摧毁了697处军事目标,包括47辆T?55、9辆T?62、34辆T?72坦克,77辆装甲运输车,47门S?69、65门ZU/ZPU高,25个“萨姆”导弹发射阵地,82个炮兵阵地,20个迫击炮阵地,156辆各种军用车,以及其他的一些建筑物、掩体和仓库,其中30%~40%的目标有人防守。

AH?1W的战术

AH?1W的任务很明确,就是在地面部队进入敌导弹射程内时,为他们提供周围2千米范围的安全保护。直升机从来不在夜晚做低空飞行,不做直线飞行、不按指定路线飞行、不跟随线性目标,以提高安全性。

AH?1W的战术,通常是以小分队双机编队飞行(东海岸部队),或以航空分队4架编队飞行(西海岸部队)。3月20日~5月13日,HML/A?269中队的18架AH?1W共飞行1957个战斗小时(平均每天飞行36个战斗小时),9架UN?1N飞行951战斗小时。飞行中队一直保持至少12架AH?1W和6架UN?1N处于备战状态。在整个战争中没有AH?1W飞行员亡。

直升机飞行员在出发执行任务前,通过分析危险的类型来决定装备什么武器。“陶”式导弹适于近战,“海尔法”则能远距离发射,事实上飞行员总是同时携带这两种导弹。难以决定的是,火箭是携带高爆炸药战斗部还是钢矛(flechette)战斗部。虽然AH?1W的机炮和火箭存在一些问题,应付核生化武器袭击的能力也不令人满意,但在整个战争中的表现仍极为出色,和地面部队一起圆满完成了作战任务。

AH?1W存在的问题

伊拉克战争凸现了AH?1W的不足之处。主要是机载传感器落后,夜间指示系统定位、识别目标的距离近、费时多。AH?1W最大负荷量与飞行距离有矛盾,不能全部携带理论上本该悬挂的武器。此外,AH?1W机舱内的控制面板设计不科学,飞行员在进行战斗准备时,必须不停地扭转身体转换多个开关。如防御辅助系统的开关不在视线内,飞行员必须伸手凭感觉摸到按钮,有时甚至影响到导弹的正常发射。驾驶座后面有很多个“匣子”,如AIM?9空空导弹控制盒、雷达告警系统,以及头盔显示器等,都会挡住飞行员的视线。飞行员虽然深爱自己的AH?1W,还是企盼着AH?1Z的早日服役。

2010亚运会感人故事

总有一种感动让人无语凝噎。依依惜别,广州留给人们的亚运记忆不仅是金灿灿的奖牌,还有沉甸甸的感动。翻开珍藏的广州亚运日记,虽然我们不能一一记住他们的名字,但请记住他们留下的“感动瞬间”,这里面有汗水、泪水和荣耀,也有那些平凡人的坚持。

11月13日 关键词:“千足金”与“梦想成真”

广州亚运金牌派发首日,梁瑜洁和沈宏幸运地成为中国军团亚运会第999枚和第1000枚金牌得主。与“千足金”相比,也许他们更珍惜的是苦守14年的绽放--体育舞蹈第一次成为亚运会项目。如果没有金牌,人们是否还会记得这对默默无闻的舞者也许只有“梦想成真”的他们自己会记得,无论怎样,最美丽的一刻已经随着梦想在舞台上绽放。梦想,因为坚持而插上翅膀。

11月14日 关键词:母爱铸就“枪王之王”

“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两冠加冕的韩国女枪手金闰美已有8个月身孕。金牌和宝宝,哪一个更重要赛后金闰美掩面而泣:“获得金牌我很开心,但我更担心我的孩子。现在我最想回家。”

在赛前一个月的集训中,为了宝宝的安全,她每天只能训练一小时左右。母爱,让一个女人如此脆弱,竟又如此坚强。

11月15日 关键词:老而弥坚

当《真心英雄》的歌声在体操馆响起,它送给的不只是滕海滨的“王者归来”,也是在称颂他的对手--30岁依然极具威胁的日本老将水鸟寿思。水鸟寿思在两位中国选手的阻击下,在单杠上演绎出一套完美的高难度动作,铜牌亦是胜利;“隐身”多年的滕海滨更是以极稳定的表现彻底走出雅典奥运会失误的阴影,一波三折却从不气馁,令人动容。

11月16日 关键词:重伤不下火线

在充满“变数”的亚运赛场上,金牌绝非唯一的价值,那些重在参与的非职业运动员,令人感动和尊敬。中国香港选手黄蕴瑶在场地自行车女子记分赛中被撞倒后,顽强地爬起来继续骑行,最终获得亚军。黄蕴瑶到颁奖时还在流泪,她觉得“很疼”,“怀疑自己骨折了”。

11月17日 关键词:一个人的国家队

阿扎德的亚运征程结束了,伊拉克羽毛球队的亚运征程也就此结束,因为这是阿扎德一个人的国家队。孤独的26分钟里,没有教练,没有队友,只有观众给他加油。一朝成名天下知,但在亚运赛场上,能被“天下知”的凤毛麟角。绝大部分,是像亚拉·阿扎德这样的参与者,实力不强,但梦想不灭。

11月18日 关键词:哭

孙杨是个“水做的男人”。这个19岁的游泳新星,1米98的大个子,在亚运会上至少让人看到哭了4次。在男子1500米自由泳决赛中游出今年世界最好成绩并打破亚洲纪录夺冠后,他还没出泳池就哭了。作为亚运史上年龄最小的高尔夫参赛选手,13岁的中国澳门小孩区家伟打出91杆的不错成绩,也在哭鼻子。

不同的“哭”,却有着同样的泪水。当我们看到他们接受掌声时,你是否听见他们在角落里的哭泣

11月19日 关键词:“九球天后”

作为中国台球第一美女的潘晓婷,19日完成了美貌与实力的完美融合,弥补了多哈亚运会的失金之憾。至此,继摘得世锦赛、WPA、WPBA、亚洲杯、全国赛等桂冠之后,潘晓婷终于实现了职业生涯的大满贯,成为真正的“九球天后”。在这个看起来很美的光环中,你能感受到一个女孩从“以姿服人”到“以才服人”的坚持和付出吗

11月20日 关键词:“日进斗金”

中国乒乓球队这一天横扫赛场“日进斗金”,这是中国队继1978年曼谷亚运会之后,第二次包揽亚运会乒乓球7项冠军。中国队在乒乓球已经称霸多年,也许只有他们才知道“独孤求败”的滋味是多么难熬,这一路走来有多么艰难。

11月21日 关键词:铁血丹心

怒吼、挥拳、标准的军礼,为一个无可超越的“全满贯”!亚运会男单金牌在林丹的荣誉库里绝算不上闪亮,但堪称无价--在这场比赛之前他几乎已经拥有一个羽毛球男子单打运动员能够赢得的所有荣誉,独缺一枚亚运金牌。这是迟来的“爱”,也是“超级丹”留给球迷的感动。

11月22日 关键词:“宝哥哥”和“小飞侠”

37岁的自行车选手黄金宝在180公里的漫长赛道上续写着自己的传奇,公路赛中勇夺冠军的他已连续参加5届亚运会。正如教练沈金康评价,“他年纪这么大了,还要和年轻人一起比赛。不管今天是不是第一,他都是英雄。”同样,“小飞侠”劳义的速度也许算不上“飞”,但他帮助中国队首次夺取亚运会男子百米金牌。让人满意的,不只是成绩。在竞技赛场,拼搏精神和顽强意志往往比运动成绩更令人动容。

11月23日 关键词:20年的轮回

“老马”来自射击场。42岁的张山与亚运会再续“前缘”:20年前的北京,她射落了女子双向飞碟团体和个人两块金牌,一“枪”而红;20年后的广州,她虽然未能重现双冠辉煌,但用飞碟在空中绽放的“鲜花”和一枚团体金牌,书写了不老传奇。

“20年前我什么都不知道,20年后我什么都知道了。20年来我从没有过疲倦的感觉,”张山说,她还会继续站在射击场上,站成一位老太太。

11月24日 关键词:飞人归来

刘翔回来了,不仅仅是回到赛场,更是回到巅峰。24日的广州亚运赛场,刘翔以令人震惊的13秒09实现亚运三连冠,并连续三次打破亚运纪录。“起伏之中有很多不顺,我最大的动力就是,每个人看到我都跟我说加油。”刘翔赛后说,“什么时候能回到奥运前三,把世界纪录抢回来,就算康复了。我的目标是伦敦奥运会。”

从“折翼天使”到“飞人归来”,刘翔的成绩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在跨越人生高栏中的勇气、力量和信心,请为他带给大家的这份感动鼓掌。

11月25日 关键词:险

怎一个险字了得!中国男篮王仕鹏半决赛的“夺命”三分球,韩国男足11分钟连进3球的超级逆转,以及中国篮球女将陈楠终场前9·9秒敲定金牌的前场篮板,共同成为25日亚运会赛场的经典镜头。

竞技体育带给人们的感动,不仅是最后的胜利,更是关键时刻的“绝杀”,而这“绝杀”缘于勇气、毅力和信心。

11月26日 关键词:完美谢幕

在“万众瞩目”的男篮决赛中,卫冕冠军中国队以77:71战胜韩国队,第七次夺取亚运冠军,也把与韩国队的亚运决赛交锋成绩改写为5:2。这是33岁的王治郅在亚运赛场的告别演出,颁奖仪式上,队友将12块金牌全部挂到全场得分最高的大郅脖子上,双手高举过头顶,向他顶礼膜拜三次。这一刻,接受荣誉的不仅是大郅,还有中国篮球的拼搏精神。

11月27日 关键词:“女排回来了!”

这不是历史上最好的中国女排,但却是感人的中国女排。技术不行、水平不行,以至于连韩国队这样的对手都成了难以逾越的“高山”,这的确是一支不被看好的中国女排。但是,正是这些姑娘的“不抛弃、不放弃”感动了所有人,在连失两局、最后时刻仍落后的情况下连得4分,她们挺过来了,用广州亚运会最后一枚金牌为中国军团完美收官。“队友们在落后的时候一直没放弃,中国女排回来了!”女排主力周苏红赛后说。也许,老女排精神的回归才是中国女排最大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