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全运会马上要在山东举行,如何做好一个文明的东道主市民啊
2.程非小时侯的感人的故事
全运会马上要在山东举行,如何做好一个文明的东道主市民啊
“绿色奥运”是全运会的三大主题之一,其内涵是: 要用保护环境、保护资源、保护生态平衡的可持续发展思想,指导运动会的工程建设、市场开发、采购、物流、住宿、餐饮及大型活动等,尽可能减少对环境和生态系统的负面影响; 要积极支持政府加强环境保护市政基础设施减河,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持续协调发展; 要充分利用奥林匹克运动的广泛影响,开展环境保护宣传教育,促进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工作,提高全民的环境意识; 要在奥运会结束后,为中国和世界体育六下一份丰厚的环境保护遗产:奥运会绿色建筑示范工程;举办大型运动会新的环境管理模式;公众积极参与环保工作的机制;北京环境的持续改善。 综合一句话:就是要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贯穿于整个筹办、举办及赛后利用的过程中。要想实现这些目标,就需要社会各界和广大公众的支持和参与,关心环境质量,监督环境执法,参与政策建议,选择绿色生活。 还有另一个含义: 维尔布鲁根以“绿色奥运”来形容北京奥运会目前准备工作的一切顺利,他说,这里的“绿色奥运”不仅是指北京奥运会的一个理念,更是指中国政府和北京市政府对奥运会准备工作给予了“一路绿灯”的支持,北京奥运会的场馆建设、资金保障、市场开发等各项工作均让国际奥委会满意。 山东,当好东道主 余敬中 宗焕平 22万盆鲜花、30万面彩旗以及数不清的会标、吉祥物,把古老的北京装点得自然清新、热烈欢快、典雅简约。第21届世界大运会今晚与世界各国的运动员相约在北京。 在新世纪之初,奉献历史上最好的一届大运会,北京正在履行着自己的承诺新建改造了52个达到国际水准的体育场馆,建设了总建筑面积22万平方米的运动员村,编排了精彩壮观的开幕式文艺演出,组织了规模空前、参与人数最多的大运会火炬传递活动,组建了4万名高素质的彩虹志愿者队伍。至此,大运会的所有筹备工作已基本完成。 大运会历史上的第一个运动员村,是北京献给世界的一份厚礼。“鱼跃龙门”的造型给这个现代群体建筑注入了东方传统文化的色彩。在这里,吃得丰富、住得舒适、用得方便。 9500平方米的运动员餐厅可供7000人用餐,分穆斯林中餐厅、西餐厅、中西餐综合餐厅,24小时自助式供餐,菜单一周不重样。 3800多个房间达到了星级水平,计算机宽带网络使大运村与大运会的所有场馆连成一体,确保信息便捷畅通。村内商店、书店、银行、邮局、电信、洗衣、彩扩等商业服务一应俱全。为让选手们在北京短暂的停留中能享用“大件耐用消费品”,组委会还别出心裁地提供从小衣柜、电视机、摄像机、电脑、手机到电冰箱和按摩床的租赁服务。此举受到国际大体联的特别赞赏。 为大运会专门印制的两万份最新北京地图,将送到每位运动员和大体联官员的住处。建设中的五环路轮廓鲜明,大运村成了标志性建筑,故宫、天坛等景点三维凸显,吃、住、行、娱、购、游所有信息中英文标注。手持地图,就能在京城畅通无阻。同时,200名具有较高英语素质的青年组成“义务导游导购服务队”,在大运会周边商场、旅游景点提供接待服务。 13条交通专线、163辆豪华环保空调车提供绿色交通服务;15个安全保卫方案,每天4000警力同时巡逻;从运动员村到比赛训练场馆,处处设有医务室,配备救护车。这些措施将确保大运会期间不出任何安全纰漏。 “当好东道主,办好大运会”,不仅是大运会组织人员、志愿者的心声,也是全体北京市民的神圣使命“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作为东道主,北京人的脸上洋溢着由衷的微笑。 从两年前开始,大运会组委会18个职能部门的数百名工作人员就投入到了这个浩大的系统工程中。据组委会行政部秘书处长郑庆林介绍,为保证大运会肉类、蔬菜、豆类、果品、罐头等的质量和安全,工作人员一年前就开始对饲养、种植、生产等环节把关。大米、小米和豆类都经过了人工挑捡,确保没有一粒沙子。老郑说:“我们不怕烦琐,不怕辛苦,就怕因为不经意的疏忽影响了大运会的组织和服务质量。” 首汽集团国宾队司机王庆海,在国际大体联执委会主席基里安去年7月考察北京时曾为他提供专车服务,王师傅热情、严谨的服务作风令基里安难忘。“他是我多年来周游世界遇到的最好的司机。”在给首汽集团的致谢信中基里安这样形容。 为练好举牌起落动作,178名大运会开幕式礼仪引导员在高温下进行了无数次训练。获得礼仪引导员决赛特等奖的北京姑娘张睿说:“再枯燥的事情也要坚持做下去。我们只有一个目标,就是在大运会上好好地展现我们的风采。” 实际上,从获得大运会举办权开始,北京人就在为“当好东道主”做各种准备,一场围绕如何提升城市形象的公德教育由此在市民中展开。申奥成功进一步强化了北京人的东道主意识,并使他们对“当好东道主”有了更高的标准。 6月3日,北京工人体育场,北京国安队与沈阳金德队的比赛有着特殊的意义。从这场赛事起,一直以来让北京“蒙羞”的球迷“京骂”声开始消弱了。 “不讲‘京骂’”、“有序乘车”、“爱护环境”、“相互礼让”、“微笑迎宾”等文明新风开始兴起。在海淀区,两万名青年争当“文明监督员”。大运会期间,他们将头戴中英文标志的“红帽子”,除维护大运会场馆外围社会治安、交通秩序、清扫卫生等外,还向市民进行文明宣传,劝阻各种不文明行为。 “的哥”翟静文车上常年为客人预备着矿泉水、速效救心丸、仁丹、清凉油、创可贴、乘晕灵、塑料袋和雨伞。去年获得“北京市百名优秀出租车司机”称号的老翟将百优标志贴在车前方玻璃上,时刻提醒自己记住身份和荣誉。“在外国人面前,我代表中国;在外地人面前,我代表首都。” 对正在加速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北京来说,“当好东道主”不只限于大运会、奥运会,在日常生活中这种意识也越来越强烈北京市人大常委会日前通过了一部地方法规:“进京开私企可以办户口”,这一消息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北京市政府法制办一处处长孔繁荣说,放开对外地经营人员的户口限制,表明了北京市以开放的心态吸引和鼓励全国各地人才到北京发展经济的决心。 从去年至今,北京市的行政审批事项削减了41.7%,112项应有企业自主决定、市场自我管理的事务,被移交给企业和社会中介组织;369项具体管理社会经济事务的行政审批事项被彻底取消。行政审批权限的削减,政府职能的转变,为建立一个公正、廉洁和高效的政府奠定了基础。 申奥成功和即将加入世贸组织使越来越多的外商看好中国,看好北京。北京市长刘淇表示,北京正在按世贸组织规则的要求,清理和修订地方性法规政策,同时积极创造一个有利于外商居住生活的社会人文环境。 “建首善,创一流”。毫无疑问,北京大运会将办成历史上最好的一届大运会。北京也有信心和能力面向2008年,当好奥运会东道主,举办一届奥林匹克史上最出色的运动会。
程非小时侯的感人的故事
程菲美丽蜕变,完美诠释一切皆有可能
伴随着大气磅礴的《黄河》乐曲声,程菲以一套潇洒流畅而又刚劲有力的自由操完成了中国队的最后一个动作,尽管场上的分数还没打出来,但程菲在走下场时却不断地挥舞着双拳,因为她十分清楚:自己的第一枚奥运金牌到手了!
赛后,程菲在第一时间给父母发去手机短信:“我拿到金牌了!爸爸妈妈,你们为我高兴吧!”
昨日(8月13日,下同),中国队夺得女团冠军的过程堪称曲折,但回顾程菲的成长道路,她经历的磨练远比100分钟的比赛过程多得多。
险些放弃体操路
程菲出生于湖北黄石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里。父亲程立高是黄石港务集团一名职工,母亲徐春香下岗多年,现经营一家面积只有7平方米的**经营点。
程菲走上体操这条路,得益于父亲程立高对体育的执着。在程菲只有一岁的时候,她就被程立高抱出去看乒乓球比赛。程菲长到四岁时,程立高就把女儿交给了黄石业余体校体操教练柯进、姚菊英夫妇。
练了一年后,由于觉得实在太辛苦,有一天,程菲突然对母亲徐春香说:“妈,你只要不让我练体操了,我一定好好用功读书。”尽管心疼,但父亲为女儿认准了这条路,训练也就坚持了下来。
程立高对女儿的严厉在当年的黄石体校是有名的。有时小程菲不想练了,程立高便会在一旁大声训斥,甚至毫不留情地敲女儿一“爆栗”。
有时小程菲与父亲赌气,不肯再练。这时,父亲“敲打”得更厉害了。眼看拗不过父亲,小程菲的倔劲就上来了,就流着眼泪继续做。可等当天的全部项目练习完后,她又像没事一样了。
程菲现在打电话回来,经常跟妈妈说:“幸好爸爸当时要求严,不然没有今天。”
“程菲跳”一战成名
四年前,程菲在雅典奥运会初出茅庐,虽然在自由操比赛中因为失误而与奖牌擦肩而过,但已显露出较强的实力。
随后,腿部力量出色的程菲把训练重点放在跳马项目上。
跳马是中国女队的弱项,很多队员都不太愿意练,程菲却练得很苦,还加大了训练量,其他队员都走了,空旷的训练场里只有程菲一个人无数次重复着助跑、起跳、空翻、落地等动作。练就了日后夺得世锦赛、世界杯双料冠军的“程菲跳”。
一年后,程菲在墨尔本世锦赛上以“程菲跳”一战成名,一举拿到了中国体操历史上首枚女子跳马金牌,她自己也顺利成为世界冠军。2006年丹麦阿胡斯世锦赛上,程菲又独揽三枚金牌,开始成长为国家队“一姐”。
苦练换来奥运冠军
程菲明白,世界冠军始终抵不上奥运冠军,要想证明自己,只有在北京奥运会上夺冠一条路。
而要想夺冠,只有更加刻苦训练。在体育总局的训练馆中,每天最晚离开的永远是程菲。
去年开始,由于身体发育等原因,程菲不得不与日益增长的个头和体重斗争,为了控制体重,程菲在一天的艰苦训练后还得像举重运动员那样节食。
去年年底,程菲家在社会各界的关心下喜迁新居,但一直渴望有自己单独房间的程菲却没时间抽空回新家看看。直到今年五月底奥运圣火在武汉传递,程菲才抽空回家住了一晚,第二天早上她又出现在国家体育总局的训练场上。
奥运会前夕,程菲父母本打算来北京观看女儿比赛,但考虑到可能对程菲造成压力后,两人最终决定留在家中看电视直播。“程菲终于拿到了奥运冠军,我们和她一样高兴,等她后面的单项比赛结束,我们一定过来接她凯旋!”程菲母亲告诉记者。邹浩
当程菲夺得金牌的那一刻,人们纷纷向程菲的父母表达祝贺。连日来,程菲的父母向记者披露了这位奥运冠军的成长故事,其中不乏许多动人的情节。
1岁多就喜欢“获奖”感觉
1988年,程菲出生在湖北省黄石市。
程菲的父亲程立高,是一名车间调度工人,母亲徐春香是轮胎厂一名普通工人。他们居住在只有三四十平方米的筒子楼内,生活清贫。
因程立高年少时学过7年武术,所以在孩子很小时,他就有意给女儿进行运动启蒙。
2008北京奥运 幻灯:看比赛逛秀水 布什一家玩转北京 中国14日夺金看点
李玮峰:中国足球像巴西乒乓 视频:韩乔生想解剖菲尔普斯 视频:实拍漂亮篮球宝贝 奥运礼仪**:损失数万收入 我的奥运梦 24小时赛事直播 寄语90后冠军 奥运举牌美女 当程菲学会走路后,程立高经常带女儿跳台阶,跳上跳下,跳得好时,就找来一块圆形的牌子,模拟电视镜头给女儿颁奖。程立高回忆说,女儿小时候特别热衷于“获奖”。
绑腿睡觉治“外八字”
当程菲3岁多时,程立高决定送她去学一种运动项目。程立高夫妻身材都不高,当时看到“小个子”邓亚萍称雄乒坛,他决定送女儿去学乒乓球。在黄石业余体校,柯进教练推荐小程菲到姚菊英教练那儿学体操。就这样,程菲走上了体操之路。
要练好体操,首先得克服一些形体上的不足。程菲走路带有遗传的“外八字”。进馆第一天,教练就说:“进了训练馆后,就要用脚尖踮着走路,这样就不会走八字步。”小程菲听后,乖乖将脚尖踮起来。
可“八字脚”不是一下子能矫正的。有一天晚上,程立高拿来几尺长的白布,说要把孩子的腿从膝盖以下全部捆起来,捆几个月,就能纠正八字步了。对此,妻子很担心。但程立高说,就算不练体操,为了女儿将来的形体美观,也得纠正。
第二天,才4岁的小程菲哭闹着不肯再绑了。为了让孩子能坚持下来,夫妻俩陪着女儿也把自己的腿用白布捆了起来。这样坚持捆了几个月,程菲的“外八字”终于纠正了。
8岁成为体院中专生
7岁时,程菲进了武汉体院。最开始她是自费的,每个月的学费、生活费等加起来,要1000元。可当时程立高夫妻俩工资加起来仅1000元。为了挣点生活费,夫妻俩买了一台编织机,每天下班后编织手套卖,一双手套赚2角钱。
有一天,赵汉华教练发现程菲训练时闷闷不乐。一问之下,才得知她家里还没有送来生活费。赵教练十分痛心:“这么好的苗子,又这样勤奋,不能让她因这些事受影响。”他便和另一名男教练商量,每人从工资中拿出三分之一,接济程菲。
看到大家都在关心自己,小程菲练习更加刻苦。一年后,程菲代表体院参赛屡屡获奖。每次比赛她年龄最小,可动作最漂亮、规格最高。
程菲的成绩有目共睹,赵汉华教练就向体院打报告,说程菲是“体院多年来最难得一遇的好苗子,请求给她正式体院生的待遇”。体院批准了这个报告,于是年仅8岁的程菲成了武汉体院年龄最小的“中专生”,不仅不用交学费,还有生活费。赵教练告诉记者:“多年来,武汉体院这个特殊待遇,仅程菲一例。”
曾经对跳马有所犹豫
在国家队的最初两年,程菲年纪小、技术相对较弱,不太引人注目。2004年,另一位队员因伤病无法参加奥运会,程菲获得了宝贵机会,代表中国队出征雅典奥运会。此前她没有任何世界大赛经验,在自由体操的比赛中,程菲获得了第四名。
雅典奥运会之后,程菲的教练决定让她重点训练跳马。一开始程菲还有些担心,有一回对父亲说:“我的强项是自由体操,可现在教练让我转向跳马。”当时跳马是中国的传统弱项,此前中国还没有女子跳马世界冠军。程立高告诉女儿:“你听教练的话决没有错。自由体子选手较多,竞争自然激烈。可跳马女子选手较少,你腿部力量强,跳马练好了,更容易成功。”
2005年墨尔本第38届世界体操锦标赛上,程菲一鸣惊人,不仅夺得中国首个女子跳马世界冠军,刷新了中国女子跳马项目的历史,她的新动作还被国际体坛命名为“程菲跳”,这是第一个以中国女运动员命名的跳马动作。
工资奖金全交给父母
程菲的朴素是出了名的。赵汉华教练说,在武汉体院时,程菲几乎从来不买衣服,不逛街。夏天一套校服,冬天一件红棉袄,体操服也只有一两件。有时上台领奖,都借队友的服装。有一年到仙桃比赛,教练帮她买了一条裤子,没想到大了很多,她说,那就买条皮带扎上。
2005年,程菲赢得第一个世界冠军后,黄石市给了程家一笔奖金,一家房地产商赠送程家一套新商品房。程立高夫妻终于搬出居住了十几年的筒子楼。
徐春香说,这么多年来,女儿一直把工资交给他们保管。成名后,有些奖金以及广告费用等,女儿也一分不少地交给他们。程菲还是像原来一样朴素,基本上没有什么花销,但今年5月,汶川地震发生后,程菲不是党员,也主动捐了一笔1万元的“特殊党费”。